9月27日清晨,海螺沟的山林还浸在微凉里,草海子与游客中心起点处已热闹起来:1050名参赛选手们做着赛前拉伸,补给站的热饮冒着热气,志愿者们举着指引牌穿梭其间。
活动现场
“要让选手们在挑战中无后顾之忧,我们特意发动全域力量,召集志愿者、工作人员共336名,把服务做在赛前、落在赛中,用实打实的保障让大家安心奔跑。”海螺沟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赛道上,18个固定山地救援点、16个配备医护人员的补给站沿线分布,4台救护车、10台机动救援车随时待命。
随处可见的商家自发组织的选手免费接送车
针对4500垭口、龙华山3100等高海拔路段,医疗组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救援人员携带小型氧气罐、移动AED驻守;月牙湖至四号营地路段,安排专业山地救援队员分15组定点值守,折叠担架、绳索等装备随时备用。
参赛途中的康复区
“从轻度失温的温热糖水补给,到重度失温的专业复温操作,我们都有标准化流程。”医疗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赛前还对所有救援人员开展高反、坠伤处置培训,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响应。
全力保障参赛选手后勤
赛场外,商家们用诚意传递温暖。多家餐饮店打8折,商家笑言:“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实惠吃特色、补体力。”不仅提供住宿优惠,还提前备好红景天、雪菊茶等抗高反饮品,并针对参赛选手的作息需求,定制赛事叫醒服务、实时更新天气路况。
“这次比赛有不少外国选手预订,我们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让来到海螺沟的各位朋友,感受到海螺沟的热情服务。”相关酒店负责人谈到。
贴心周到的志愿者服务
途中的15个补给点更藏着“地域惊喜”:青冈坪村的彝族香猪肉、石墨豆花,游客中心的磨西凉粉、青稞饼……甘孜州追峰者户外运动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就像大型流水席,途经村的村民都来帮忙,用本地食材给选手加油。”
医疗志愿者们悉心为选手处理伤势
安全监管同样不松懈。早在9月23日,甘孜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海螺沟直属分局已召开个体工商户培训会,强调食品安全与隐患排查;25日起,工作人员每天深入酒店后厨检查,“食材新鲜度、操作规范都要盯紧,不能出一点问题。”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医疗保障车辆
志愿者们更是赛道上的“温暖微光”。来自甘孜职业学院的学生,赛前反复熟悉赛段路线与急救知识,比赛中既要快速递补物资、指引方向,还要观察选手状态,“看到有人体力不支,得第一时间联系医疗组,守住安全底线。”参训学生都很感慨:“经过专业培训,明确了分工,想让选手感受到本地人的热情。”
指示路牌
当最后一名选手冲过终点,海螺沟的夜幕已悄然降临。回望这场赛事,从全域动员的保障力量,到融入地域特色的服务细节,再到始终在线的安全守护,每一环都透着“以选手为中心”的初心,展现出海螺沟景区打造中国“待客如亲”先行示范区的决心。
随处可见的为选手们准备的水果补给
这不仅是一次极限运动的举办,更是海螺沟将生态优势、文化特色与赛事服务深度融合的实践——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一场赛事的温度,藏在每一份提前备好的暖心服务里,藏在每一次及时响应的安全保障中,更藏在当地群众想要把最好的一切呈现给远方客人的心意里。而这份心意,也将随着选手们的记忆,成为海螺沟一张鲜活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