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融创壹号公馆小区,一片约400平方米的闲置架空层近日焕发新生,成为融合自然教育、艺术创作与亲子互动的社区共享空间。这一转变得益于融创服务推出的"自然美育社造计划"三个多月来的精心营造。
1、多方共建,打造社区美育新空间
这个改造项目始于对社区需求的深入调研。在实地考察走访中,融创服务工作人员发现,超过80%的业主希望将闲置架空层改造为亲子互动与自然教育空间。基于这一需求,融创服务联合业主、志愿者和专业人士,通过系列创新活动,让业主在家门口体验自然与艺术的融合。
从首期“自然探秘家”,植物导师的带领下探索小区花园,通过嗅闻含笑花、观察变色叶片等互动,认识身边的自然之美;到二期融合环保实践开展,孩子们利用收集的落叶、花瓣制作植物画框,用回收的塑料咖啡杯作为花盆栽种多肉植物;再到三期“与自然对话”墙面打造——融合昆虫植物科普展示与植物充电站(工具共享站),将孩子们的自然作品以及前两期的手工自然制作设置于墙上,呈现出孩子们所绘制的"我的自然博物馆"。
2、儿童友好,从设计到实现的全程参与
该项目特别注重儿童参与和儿童友好理念的落实。在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创意提供者。他们的画作变成了墙上的装饰,他们的想法被融入空间设计。这种尊重儿童视角的做法,让空间真正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场所。
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我最感动的是,孩子们的建议真的被采纳了。上次我女儿说想画蝴蝶,后续活动中就增加了标本制作环节。现在墙面做好了,她每天放学都要来看一眼自己的画在哪,特别有归属感。"
3、社区凝聚,共创可持续美好家园
这个改造后的空间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促进邻里关系的新平台。一位带孙子的老人分享道:"现在这儿凉快又有趣,邻居之间话也多了,不像以前各走各的。"空间改造后,居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融创服务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建立工具共享站、植物认养制度等活动,确保空间能够持续发挥效用。运营官李冬梅表示:"社区营造不是'物业做、业主看',而是'一起做、一起用'。真正的社造是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甚至成为主导者。"
未来,融创服务将继续推广"自然美育社造计划",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体验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好。这个项目不仅为上海融创壹号公馆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社区的类似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探索出社区共建共享的新可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