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嘿!今天,你吃塑料了没?| 世界海洋日

2025-09-18 17:02:18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提到海洋,大家肯定会联想到波光粼粼的海水,触感细软的沙滩,各式各样的鱼群……但是,你真的了解海洋吗?

海洋覆盖地球近四分之三的面积,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若以体积来衡量,海洋占据了生物在地球上所能发展空间的99%,且有超过30亿人的生计都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种生物。

然而,每年世界上大部分的塑料制品都会被人们丢弃在自然环境中,最终流入海洋。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每年估计有至少800万吨的塑料制品泄漏到海洋中,相当于每秒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洋。到2050年,可能每100只海鸟中就会有99只误食塑料垃圾。

那我们总不可能像海鸟一样误食塑料吧!

其实在你我体内,早已存在着塑料的身影,它便是微塑料。微塑料一般是指颗粒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

据相关研究表明,我们每周可能吃进约5克的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大家可以算算,我们一年得吃掉多少张信用卡?

我们摄入的微塑料,一部分源于极小的塑料成品(例如:服装的纤维和化妆品中的微珠),另一部分则是塑料垃圾进入环境后,被外界因素分解产生的。

它们“光顾”我们身体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食物链入侵。例如:微塑料容易被小鱼误食,随着大鱼吃小鱼,微塑料就可以做到在食物链中层层传递,直到被我们人类端上餐桌。

除了餐桌上的鱼,爱喝茶的朋友也不能幸免。日常生活中,那些含塑料纤维的茶包,在95摄氏度的热水下,会释放出数百亿微塑料颗粒。除此之外,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海洋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

也许有人会认为微塑料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吃进去了还可以排出去。的确,大一些的微塑料有可能被排出,然而小一些的却不行。

2020年7月30日,爱尔兰科克大学的科学家就发现微塑料的危害远超我们的想象。在迪氏钩虾体内,仅需四天时间,微塑料就会被分裂成只有我们头发丝千分之一粗细的纳米级塑料颗粒。

这些纳米级微塑料质量虽小,表面积却很大,所以吸附有害物的能力要比一般微塑料高出数万倍之多。它会像小的海绵一样吸附大量病菌以及其他一些已知的有害化学物质(比如:重金属、杀虫剂等)。紧接着,携带有害物的它们可能穿过组织膜,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之间来去自如,畅通无阻,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工作,大大降低生物的繁殖能力和免疫能力。

面对微塑料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过滤、焚烧、使用臭氧氧化,使用强碱腐蚀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具有能耗高、成本高、副产品多和产生二次污染等局限性。所以,许多科学家都在尝试一些新型节能环保的方法处理微塑料。

生物学家尝试利用巢虫降解,这些小家伙能够通过消化,将塑料变废为宝,变成防冻液的主要成分乙二醇;化学家开发出了能够加快降解微塑料的利器——光催化剂。材料学家研发出了可降解的新型塑料。

我国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正式将海洋微塑料纳入常规检测范围。我们个人可以从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开始,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塑料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本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更不应该成为残害生灵的“工具”。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愿终有一天,海洋得以洁净,塑料造成的悲剧不再重演!(俞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