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至9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莓田调研实践队”共11名师生分别深入杨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寨项目园区及周边草莓种植基地和宝鸡市眉县槐芽镇槐西村,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专项调研。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将知识运用于乡土大地上
本次实践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关注“基层需求、专业特色”,推动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均先学习草莓扦插等相关知识,并动手参与扦插。
图为实践队员参与扦插晚熟草莓。程歆然 摄
有充分知识和相关经验后,实践团队先后走访杨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寨项目园区及周边草莓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全面掌握杨凌当地草莓种植情况。
图为陕西省草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植基地负责人向实践队员讲解高架草莓种植优点。李奕帆 摄
据了解,目前草莓种植属于高成本种植业,需要大量人工、水电等资源;农户草莓苗来源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缺少技术指导,亩产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户年收入不稳定。
结合当地情况,探索助农路径。实践团队提出个体农户可向高校寻求技术指导,保证亩产量;合理合规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病虫害;将采摘与直播形式结合,扩大受众范围等建议,降低成本的同时打开销售渠道,以青春智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特色农产品让乡富起来
向阳种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企业,与槐西村一同开展结合草莓的旅游业,越来越多的人到槐西村参观、采摘,让农户实现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图为向阳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向实践队员讲解草莓育苗过程。杨延 摄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留学生一同学习实践草莓苗扦插
在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冯嘉玥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赴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北美大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一同学习修剪、扦插草莓苗。小小一棵苗链接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我们将永远年轻,永远走在田间地头,让中国农业甚至世界农业富有勃勃生机。
此次学习,实践团队队员充分地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强大,吸引别国学生前来交流,未来不仅我们将继续耕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一带一路”上也将盛开美丽的草莓花,结出累累硕果。
图为指导教师冯嘉玥老师教授实践队员修剪将扦插的草莓苗。林琳 摄
此次实践调研让队员们走出课堂、深入田间,实现专业知识与农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实践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发挥农林院校专业优势,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扎根乡土,助力小草莓结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让“三下乡”的青春力量成为推动陕西省草莓产业蓬勃发展的持续动力。(王陈怡 李若寒 喻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