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利・大思政”: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在中医药院校文化自信培育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
本文以民族医学知识产权中的 “小专利” 为研究切入点,聚焦其叙事功能在中医药院校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价值。通过分析民族医学专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思政元素,探讨知识产权叙事在强化学生文化认同、专业自信及创新意识中的具体作用,提出 “专利叙事 + 思政教育” 的融合路径,为中医药院校落实 “课程思政”、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
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中医药院校;文化自信;课程思政
一、引言
文化自信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医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播的主阵地,需探索多元化的培育路径。民族医学作为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更蕴含着民族文化基因与传统智慧。
“小专利” 虽单项技术规模有限,却数量庞大、贴近民族医疗实践,是民族医学文化的 “微观载体”。通过 “知识产权叙事”,将专利背后的民族文化故事、技术传承历程与创新精神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可实现 “以小见大” 的育人效果,为中医药院校文化自信培育开辟新维度,这也是当前中医药教育 “课程思政” 深化的重要探索方向。
二、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的核心内涵与思政元素
(一)核心内涵
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是以民族医学专利(如民族药制剂专利、特色诊疗技术专利)为核心载体,通过挖掘专利的 “技术溯源 — 文化背景 — 创新过程 — 应用价值”,将抽象的知识产权转化为具象的 “文化故事” 与 “价值传递” 过程。其本质是通过 “叙事”,让民族医学专利从 “技术文本” 变为 “文化载体”,连接民族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实践。
(二)蕴含的思政元素
1、文化认同元素:多数民族医学专利源于少数民族传统医疗经验,如藏药、蒙药、傣药专利,其技术原理与民族文化(如藏医 “三因学说”、蒙医 “阴阳五行学说”)深度绑定。叙事中可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系统性,强化学生对中华多元文化的认同。
2、创新精神元素:民族医学专利的研发,是 “传统经验现代化转化” 的过程 —— 需解决传统配方的标准化、疗效验证的科学化等问题。叙事中可呈现研发者突破技术瓶颈、实现 “传统与现代融合” 的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责任担当元素:民族医学专利的应用,不仅是技术转化,更承担着 “保护民族医药遗产、服务基层健康” 的使命。如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病研发的民族药专利,其叙事可传递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行业担当。
三、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在中医药院校文化自信培育中的功能
(一)强化文化认知:从 “知其然” 到 “知其所以然”
传统中医药文化教育多侧重理论讲解(如中医基础理论),学生对民族医学的认知常停留在 “表面了解”。而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通过具体专利案例(如某蒙药 “巴特日七味丸” 的专利研发),可深入讲解专利技术如何源于蒙医 “清热解毒” 理论,又通过现代药理实验验证疗效 —— 让学生不仅 “知道” 民族医学,更 “理解” 其文化逻辑与科学价值,构建深度文化认知。
(二)激发文化自信: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认同”
当学生通过叙事了解到:某民族药专利不仅在国内应用广泛,还通过国际专利申请获得海外认可(如部分藏药专利在东南亚国家的注册);或某民族特色诊疗技术专利解决了现代医学难以应对的慢性病问题 —— 这些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专利价值,能打破学生对 “民族医学落后” 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医学的现代生命力,从而从 “被动接受文化” 转向 “主动认同文化”,激发内在文化自信。
(三)引导文化践行:从 “认知自信” 到 “行动自信”
文化自信的最终落地,需转化为学生的专业行动。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可通过 “专利转化案例” 引导实践:如某中医药院校团队基于侗族 “接骨术” 研发专利,并与地方医院合作推广,服务基层骨伤患者。这类叙事能让学生看到 “民族医学专利可落地、能实践”,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主动参与民族医药调研、专利研发,将文化自信转化为 “传承创新民族医学” 的实际行动。
四、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融入中医药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融合:将专利叙事嵌入专业课程
在《中医药知识产权》《民族医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中,增设 “民族医学专利案例模块”。例如,在《民族医学》课程讲解 “傣医学” 时,以 “傣药‘雅叫哈顿散’专利研发” 为案例,通过叙事展现其从傣医 “治热病” 经验方到标准化专利药的过程,将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思政元素同步传递。
(二)实践活动:以专利叙事为核心设计第二课堂
1、开展 “民族医学专利调研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走访当地医疗机构与非遗传承人,记录民族医药技术的专利转化故事,形成 “专利叙事报告”,在实践中深化文化认知。
2、举办 “民族医学专利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基于民族医学传统经验,设计 “虚拟专利方案” 并阐述其文化内涵与创新点,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医学专利的探索热情,强化创新自信。
(三)校园文化:打造专利叙事文化载体
在校园内建设 “民族医学专利文化墙”,选取典型专利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专利叙事;开设 “专利叙事讲堂”,邀请民族医药专利研发者、知识产权专家分享专利背后的文化故事与创新经历,营造 “人人懂民族专利、人人信民族文化” 的校园氛围。
五、结论与展望
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以 “小专利” 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思政元素,为中医药院校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 “具象化、可感知、能实践” 的新路径,其在强化学生文化认知、激发文化自信、引导文化践行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未来,需进一步完善 “民族医学专利叙事资源库”,加强 “专利叙事 + 思政教育” 的师资培训,推动叙事方式的创新(如结合短视频、VR 技术呈现专利故事),让民族医学知识产权叙事更好地融入中医药教育全过程,为培养 “懂文化、有自信、能创新” 的中医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为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新活力。(作者:谢锦荣 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