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一洋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处
一、创新铁路职工培训管理在煤矿铁路运输中的意义
1.1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降低事故风险
煤矿铁路运输环境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与高风险性:线路多穿行于山区或矿区,地形复杂;运输货物为煤炭,易产生粉尘,对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要求极高;列车多为重载运输,制动系统、轨道结构承受的压力远超普通铁路。这些特点使得任何操作失误或设备维护不当都可能引发脱轨、碰撞、火灾等严重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与巨大经济损失。创新培训管理模式能从根本上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通过VR模拟实训还原煤矿铁路特有的事故场景——如煤炭粉尘浓度超标引发的电气火花爆炸、重载列车在下坡道的制动失效等,职工可在虚拟环境中反复演练应急操作,形成肌肉记忆与条件反射。某煤矿铁路运输企业在引入VR安全培训后,职工对“粉尘环境下禁带明火”“重载列车制动前减速规范”等安全规程的执行率提升了40%,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时,针对煤矿铁路特有的设备(如防爆型机车、防尘轨道电路)开展专项维护培训,能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例如通过实操培训让维修人员掌握防爆电机的密封检测技巧,可降低30%的设备突发故障概率。
1.2适配智能化转型,提升运输效能
当前,煤矿铁路运输正加速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型:无人驾驶机车已在部分矿区投入使用,智能调度系统可实时优化运输路线,物联网设备能对列车状态进行24小时监测。这些技术变革对职工的技能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传统的“会驾驶、能维修”已无法满足需求,职工还需掌握智能系统的操作逻辑、数据解读与远程协同能力。创新培训管理模式通过动态更新内容体系,确保职工技能与技术发展同频。例如,针对智能调度系统的培训不仅涵盖操作流程,更深入解析算法原理,让调度员理解“为何某条路线被优先选择”,从而在特殊情况(如突发天气)下能人工干预优化方案。
铁路职工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构建动态、精准的培训内容体系
结合煤矿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实际需求,定期更新培训内容。设立专门的内容研发小组,成员包括技术专家、一线骨干与培训师,负责收集行业新技术、新设备信息,以及企业内部运输事故案例、设备故障数据等。例如,针对煤矿铁路引入的智能无人驾驶机车,研发小组及时编制涵盖机车原理、操作规范、应急处置的培训教材,确保职工能快速掌握新设备知识。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与技能短板,开展个性化培训。对机车司机,强化复杂路况驾驶技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应用培训;对线路维修人员,重点培训新型轨道材料特性与智能检测设备操作,提升培训的精准度。
(二)创新多元化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搭建智能化学习平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模拟实训课程。例如,通过VR技术模拟煤矿铁路运输中的各类事故场景,如列车脱轨、线路塌方等,让职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设置线上互动社区,职工可随时交流学习心得、提出问题,由专家与培训师在线解答。线下则加强现场实操培训,建立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开展设备维修、列车驾驶等实操训练。邀请行业内的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开展现场示范教学,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技巧,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与吸引力。
(三)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除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核外,增加工作表现评估与客户反馈评估。工作表现评估由职工的直属上级根据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任务完成质量、安全操作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打分;客户反馈评估则针对煤矿铁路运输服务的对象,如煤矿企业、煤炭接收单位等,收集他们对运输服务质量的评价,将其纳入职工培训效果评估范畴。例如,通过客户反馈了解职工在装卸货作业中的服务态度与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此外,开展培训后跟踪评估,在培训结束后的3个月、6个月分别对职工进行回访,观察其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情况,根据反馈结果优化后续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