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海粟(1896-1994)
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劉海粟先生1896年出生於江蘇常州,自幼酷愛書畫,十四歲即赴上海學習西洋畫。1912年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立中國第一所現代美術學院「上海圖畫美術院」,即之後的上海美專。劉氏亦取蘇軾「渺滄海一粟」詞意,改名「海粟」。因為首創男女同校、率先使用裸體模特教學等被責為「藝術叛徒」,一時引起極大爭議,劉海粟先生卻以此名號自我勉勵。1928年赴法創作,旅居歐洲大陸,深受歐洲二十世紀「後印象派主義」代表畫家塞尚、梵高,「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等藝術家的啟發。在之後的兩年間,作品均入選巴黎秋季沙龍,此後常赴歐洲舉辦畫展。1943年,劉海粟先生回國復任上海美專校長,1952年任華東藝專校長、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從事美術教育七十餘年,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此次保利香港五周年慶典,有幸為廣大藏家呈現劉海粟先生60年代至其晚年之創作,涵蓋其創作生涯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題材,包括山水、花卉、翎毛等,且多為香港、南洋藏家舊藏。海粟老人生前在南洋的弟子及友人眾多,著名畫家黃葆芳、陳人浩、陳文希、陳人濱,藝術鑒賞家張振通、李炯才等諸君,都與劉海粟先生交往甚篤,他們深厚的友情一直延續到老人辭世。他們來往最頻繁的階段,恰是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幾乎凍結的時期,他們用熱忱的藝術交流打開這扇封閉之門,這些傳承有序、流傳至今的作品,都蘊含著耐人尋味的軼事,也是極其珍貴的藝術文獻。
刘海粟: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
书法,是每一个中国人浓缩在骨血里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独特的文化标识和精神标志。
中国文化传统,历来讲究诗书传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法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书如其人,学习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和精神修炼。
刘海粟出生富庶江南的书香门第,三岁即在母亲怀抱诵读诗书,五岁开始临帖学画;家学渊源和深厚的江南文化为他的书法和绘画打下坚实基础。这令他25岁带艺拜师康有为,即能速揽碑学精要,甚而为师代笔。后又转益多师,遍临各家法帖碑版。历尽千帆之后的“衰年变法”更是令其书法臻至人书俱老的忘我境界。
刘海栗先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1930年代,年轻、时尚、意气风发的青年刘海粟作为中国享誉海内外最著名艺术大学“上海美专”的校长,两度欧游,锐意创新,为中国美术教育献计献策,驱动中西文化交流,名震世界。
这个时期也是他在书法艺术上敢于突破恩师康有为的严格教义,大胆创新求变的转型期。他气宇轩昂,踌躇满志,眉宇间展露出创新创法的雄魄气度。

雄风

劉海粟《雄风》
70 × 30 cm
水墨纸本 镜心题识:家耀仁兄惠存 刘海粟
钤印:「刘海粟印」
李家耀旧藏:刘海粟 《行书“雄风”》,原装旧裱镜心,刘海粟好友、马来西亚已故华人李家耀旧藏,并带有其上款。
【原藏家简介】:李家耀,(1901—?),马来西亚华人画家。号灿星。李延年之兄。生于福建永春。祖父和父亲均擅长绘画。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业余从陈半丁、胡佩衡等学习绘画。同年退学,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1922年毕业后回乡任教,不久因父亲遭土匪杀害,遂迁居厦门,在省立第十二、十三中任美术科主任。1926年举家移居新加坡,在华侨中学任美术导师。1929年迁往马来亚吉隆坡,任国民学校校长。
1937年后任尊孔中学、中华中学美术导师。1940年从商。日本占领时期潜心作画。战后继续从商,创立万利栈有限公司,经营橡胶贸易。1958年退出商界,专心作画。
1970年将1400件文物及本人作品赠送南洋大学李光前艺术博物馆。1975年马来西亚国家画廊为他举办画展。
同年将30幅中国历史名画及30件本人作品捐赠马来西亚国家艺术馆。出版有《家耀书画集》、《继美堂书画选录》、《若墅堂书画选》、《家耀书画近作集》等。曾受封建国有功人士。

1987年6月2日,李家耀拜見劉海粟於新加坡博物館主辦之《劉海粟大師畫展》。

1981年1月,李家耀夫婦與劉海粟家屬合影於香港。

1987年6月2日,李家耀(左一)於新加坡與劉海粟伉儷及劉抗伉儷合影。

劉海粟《清风》
68 × 46 cm
设色纸本 立轴题识:庚申孟夏刘海粟年方八五
钤印:「海粟」、「海粟长寿」
刘海粟的《荷花》以水墨淋漓之笔,绘就一池清韵。画面中,荷叶以浓墨泼洒,墨色层层晕染间,尽显荷叶的厚重与蓬勃生机;荷花则以淡墨轻勾轮廓,花瓣似透着莹润光华,于墨色浓淡的交织中,将荷花的清雅与灵秀尽数展现。画面上方题诗与落款,更添文人雅致。题诗以行书书写,笔意流畅洒脱,与画面水墨相呼应,让诗意与画意交融共生。整体观之,此作融传统笔墨功底与现代审美意趣,亦见刘海粟对自然生命的细腻感知与艺术表达的创新探索,是传统花鸟画在近现代转型期的生动写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劉海粟《山水》
136 × 68 cm
水墨纸本 镜心题识:一千九百八三年秋日刘海粟年方八七
钤印:「刘海粟」、「曾经沧海」

劉海粟《最爱无花不是红》
136 × 68 cm
设色纸本 立轴题识:一九八二年七月泼彩画昆陵刘海粟年方八七
钤印:「刘海粟」、「曾经沧海」

劉海粟《梅花》
136 × 68 cm
设色纸本 立轴题识:戊午春刘海粟年方八三
钤印:「刘海粟」、「曾经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