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北京新学期中小学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画面中,北京某中学首届“人工智能班”学生,正用学而思学习机上开学准备课、互动交流。在AI与教育深度融合趋势下,学而思多款AI产品受关注,成为师生高效学与教的得力工具。本文聚焦其P4、T4、S4 三款主流机型及旗舰款,帮你选适合孩子的款。
大模型与AI功能概览
P4、T4、S4以及旗舰款均搭载了学而思自主研发的九章大模型,这是国内首批通过备案的教育专用模型,并获得了中国信通院5级认证,在全科解题、批改、讲题到精准练多个学习场景中的测评结果基本都排在行业第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智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丰富课程资源
学而思所拥有的22年的教育积淀在P4、T4、S4以及旗舰款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3000多人的专业教研团队精心打磨内容,累计超过3000万学员学习检验,确保了高质量的教学体验。课程涵盖启蒙启蒙至高中阶段,仅启蒙阶段的小猴英语(覆盖500多个高频词)和摩比数学(3-6岁思维课),以及幼小衔接的AI课就高达650节。覆盖全学段的校内同步课程更是严格按照教材设计,并额外增加了10%的拓展内容。
此外,还有针对新课标新考法的专研课程,如数学的13类新考法和语文的情境化阅读,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考试变化。依托在新课标内容体系上的深度建设,学而思学习机在教研能力、覆盖教材版本数量及内容更新速度等方面均居行业前列,并因此获得“学习机新课标专业内容第一”的市场地位认证。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学而思还提供了拔尖课和培优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题库和教辅资料也非常全面,包含16亿道题目中的100万道新课标题目,以53为代表的3200多册教辅材料,以及3700多本免费精选书籍,涵盖校内外必读书目和全球经典好书。
AI辅助功能对比
P4配备了60项AI学习工具,包括作业批改和作文批改等助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功能。特别是AI作文批改功能,采用学而思自研的五步精批法,从结构、语言、逻辑、立意到细节进行全面反馈,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S4则在AI功能上更进一步,配备了65项智能工具和“金牌领学”服务。它还创新地设计了智慧岛——一个集成了智能学伴小思3.0的多功能摄像头,提供多模态交互功能和解题方案。AI精准学Pro能实现学情数据与知识图谱的深度打通,依托全场景学情数据,量身定制提升方案。
T4是目前AI功能最全面的型号,集成了72种智能工具,并搭载了升级版的智慧岛Pro,拍一拍唤醒小思多模态常效陪伴,划一划切换学习模式。“小思智慧岛 Pro”平台不仅支持作业全流程辅助,还能通过拍照或语音输入,获得详细的解题引导。小思AI 1对1功能模拟真人教师提问与提示,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解题能力,该功能凭借在技术能力、场景适配与应用成熟度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还顺利通过中国信通院首批教育智能体评估,获得了当前行业的最高等级4+级评级。
旗舰款则提供了指尖翻译、百科问答、口算练习等多种AI工具,通过“小思伴学”实现聚合使用。用户只需呼唤小思,即可调用所需的辅导工具,真正做到“作业不喊妈,喊小思就够了”。此外,“AI对话学”功能通过启发式对话,快速分析学生的薄弱点,实现精准学习。
屏幕与护眼配置
P4配备了一块12.1英寸的学练大屏,分辨率达到2.5K超清级别,具备100% RGB全色域显示,无频闪、低蓝光。防护体系包括17重软件监测(如坐姿提醒、用眼时长管控)和8重硬件防护,已取得莱茵TÜV低蓝光认证(硬件级)、莱茵TÜV无频闪认证、国家RG0人眼舒适度认证和SUCA类纸认证四大权威护眼认证。
S4则拥有一块13.2英寸的类纸护眼大屏,具有10重硬件护眼防护(如盖板AF、AG处理)和25重软件防护,涵盖家长管控、护眼提醒、环境光调节等功能,获得了七项权威认证,包括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无频闪、节律友好认证,Eyesafe 2.0显示标准,国家RG0认证,SUCA类纸认证,以及业内较新的“可见光全波段圆偏振光”认证,还通过了听力关怀认证,兼顾视听健康。
T4同样采用了13.2英寸的类纸护眼屏,拥有10重硬件护眼防护(如盖板AF防指纹涂层、AG纳米蚀刻)和25重软件防护,涵盖家长管控、护眼提醒、环境光调节等方面。其护眼认证业内最强,包括莱茵TÜV低蓝光认证(硬件级)、莱茵TÜV无频闪认证、Eyesafe显示标准2.0认证、SUCA类纸认证、SGS优纸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并同样获得莱茵TUV听力关怀认证。
旗舰款采取了12.35英寸的11层未来纸润眼屏,通过了多项权威护眼认证。此外用户可以手动切换三种显示模式:还原黑白纸质书写的练习模式、彩墨视觉体验的阅读模式、还原真实色彩的原彩模式,全场景守护孩子视力健康。
综合来看,学而思P4、T4、S4三款机型及旗舰款在核心模型、课程资源和AI功能上各有侧重,能够满足不同家庭的使用需求。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学习阶段、使用习惯以及实际场景,结合各型号的功能特点和配置差异,做出更贴合自身需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