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智语启程——推广普通话赋能乡村教育共融实践团队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刘洪校区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以普通话推广为核心的支教行动。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陪伴模式,为孩子们营造了别样的语言成长环境。知识在网络中流动,情感在互动中传递,孩子们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和准确性显著提升,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普支教两相依,乡音化作成长钥匙
在具体实施中,团队紧紧围绕“推广普通话”和“乡村支教”两条主线推进,依托“五育并举”理念构建了四大基础课程(云阅读、云课堂、云研学、云运动)与四大特色课程(云传承、云美育、云交流、云夏日)。课程设计将“推普”深度融入“云支教”:在“云美育”环节,学生用普通话描述作品、学唱歌曲,实现艺术与语言并进;在“云传承”中,成员们以普通话演示剪纸、书法,学生同步跟学;“云阅读”课程突出语言之美,成员们带领孩子们朗诵经典,提升表达。更有特色的是“推普云课堂”:团队引导孩子们整理农谚故事,将方言转化为普通话,既守护乡土文化,又增添自信。实践团钟艺格分享:“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家乡时的自豪感,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图为实践团支教部分授课海报
智语启程点星火,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践团开设了“语言启蒙站”“表达训练营”“文化探索坊”“乡村采风社”“推普共创营”等活动,将游戏、探究与共创结合,推动语言能力与文化传承。比如“乡村采风社”,孩子们化身“文化小译者”,将长辈口述的方言素材转化为普通话文本,既保存了乡土记忆,又强化了语言运用。在“推普共创营”中,孩子们制作方言对照手册和广播剧,通过“家庭推普任务卡”带动父母学习,实现了“小手拉大手”的推广路径,让课堂成果走出校园。这些活动不仅传递知识,更引导学生在探寻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让普通话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桥梁。
图为实践团开展推普课程
推普携手共成长,教育使命在延续
从怯生生的低语,到大方讲述家乡故事;从断续的方言,到流利朗诵诗歌、播报广播剧,临沂乡村的孩子们在短短两个月中展现出巨大变化。“有个孩子在结课时说‘我要把普通话带回家’,那一刻所有付出都值得了。”团队成员张舒婷动情地说。成长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实践团:在亲子课堂里看到乡亲们重拾信心,在收集农谚中感受方言承载的文化厚重,他们更加坚定了“语言是沟通桥梁”的信念。这种双向的成长不仅改变了个人的表达方式,更彰显了语言教育在促进文化认同、提升社会凝聚力方面的深远价值。它让普通话推广超越了课堂本身,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
图为小朋友们收到明信片后合影
未来,团队将继续优化方法,利用云端课堂与智能工具,探索在乡村推广普通话的长效机制。“我们希望普通话的星星之火不断传递,让每个孩子都带着自信成长,让文化在共融中延续。”实践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