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农业大学皖南实验站三下乡实践团前往徐小村调研,徐小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界牌集镇东部,东与南谯区章广镇接界,界藕路穿村而过,是界牌集镇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该村辖35个村民组,人口达4247人。土地面积一万七千亩,有丘陵地带,3个中心村,农户土地约为八千多亩,党员111人,常住在家人数为六七百人。近年来通过实施光明乳业生态智慧牧场、海绵扶贫驿站等重点项目,推动土地流转和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生态养殖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在基层治理方面,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督导和民生实事办理,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成为全镇示范点。村集体收入前2年100万,近年80万。
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有老年人个人交往问题、老年人素质问题、项目运行资金问题。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谁去发挥怎么发挥,还有一个可持续的问题,10-20年政府购买服务,社工站人员工资问题,社工的工作出现普遍性走访,专业性体现困难。具体实践措施为:定远县以党建为引领,构建“1+1+N”站点服务体系。即,乡镇党委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投身互助养老工作,设立总站统筹指导各分站点;互助站点则依据“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设立在条件适宜老年人家中,由签约老人负责日常管理;村级党组织通过按时开放站点、签约健康档案、安排兼职服务人员等措施,保障互助养老服务的有效开展。
本次赴定远县专题调研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情况。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定远农村面临空巢、独居和高龄老人占比较高的现实困境,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社会化养老机构覆盖能力有限。座谈了解到,定远县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养老新路,将发展互助养老作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近年来的试点推广,已在多个乡镇初步形成了“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运营模式,有效缓解了部分农村老人的日常照护难题,成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中最具乡土特色和活力的组成部分。
未来,定远县计划推动互助养老从“点的探索”走向“面的提升”:一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服务规范、管理规则和激励政策;另一方面推动“医养康护”资源更深融入互助站点,并积极探索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挂钩的长效支持机制,旨在打造一个成本可控、方便可及、更具韧性的农村普惠型养老解决方案。(文/孙迪化 陈军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