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让农村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综述

2025-09-09 14:18:10   来源:中华网

“我们村上对老人很关心很爱护,看,我们有专门的餐厅和乒乓球室,日子过的舒服着呢!”近日,凤翔区马家庄村的老年人们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们口中的餐厅和乒乓球室,其实就是村上的互助幸福院。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把农村互助幸福院作为填补农村养老空白有效载体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聚焦“建、管、服”三个关键环节,多措并举,聚力实干,为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坚强保障。

政策支持

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9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子女在外工作、老人空巢生活”现象在我市农村越来越普遍,农村养老工作也面临着空巢老人现象突出、物质精神生活匮乏、养老体系发展滞后等诸多新挑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其实,我市从2013年开始,就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全面实施”思路,以幸福院建设探索农村养老新途径,着力解决农村空巢、独居和留守老人的就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空缺问题。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农村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对管理服务、经费来源、组织保障等8项内容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建立健全了入院登记、财产管理等工作机制。2018年又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将其纳入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1+7”方案。按照“自治、自愿、自保、自助”原则,明确村民委员会管理主体、入院老人和子女亲属三方责任,为农村幸福院规范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这几年,我市更是把幸福院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幸福院建设的意见》,实行每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或经验交流会、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运行管理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的“三个一”推进机制,推动全市农村幸福院建设迈上快车道。同时,按照“改建不新建、服务最大化”的思路,最大限度盘活撤并学校、闲置集体房产等资源,合理确定建设地点,科学定位建设规模,做到量力而行、务实管用,不给村组新添负担。采取“政府支持、部门帮扶、村级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累计投入1.19亿元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全市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达98%。

全市现有农村互助幸福院1086所,近年,通过提质增效为全市农村空巢、独居和留守老年人提供就餐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日间照料服务,不仅消除了在外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解决了在家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不仅填补了农村养老村级空白,也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有效载体,在助力脱贫攻坚、构建社会和谐、振兴乡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农村互助幸福院已成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有保障、娱乐有场所、精神有寄托”的幸福家园。

多样服务

让农村老人养老不出村

养老,并不是只简单管好老人的生存问题,而是要让老人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乐趣。为此,我市将农村互助幸福院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整合资源,提供多元服务,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和管理,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与村级阵地、文化惠民工程、助残服务设施等有机结合,兼顾村级经济状况和群众意愿,整合项目资金,实现资源共享。

一起去我市几个村子的互助幸福院看看吧。走进岐山县京当镇小强村的互助幸福院时,正值午饭时间,这里远远就能听见老人门的欢声笑语,数十位老人围坐在明亮的餐厅里,面前摆放着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饭菜,有清炒时蔬、番茄炒蛋和红烧肉。70岁的金大爷说:“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糊弄,又麻烦又吃不好,现在幸福院的饭菜不仅味道好,每餐政府还给最高补贴2元,很实惠,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吃饭,热闹又开心!”

在高新区钓渭镇西崖村,厨房、餐厅、活动室、服务室、休息室一应俱全,配全餐饮、娱乐、健身等服务设施设备,还定期进行义诊、免费理发、打扫卫生、帮厨帮活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互助服务。这里齐全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让老年人既能吃上热饭,又有同龄人拉家常,还能享受敬老服务。

眉县金渠镇枣林村坚持“政府补一点、老人拿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经济筹一点”的原则开展助餐活动。为了有效开展助餐活动,枣林村成立了村级“爱心助餐”小分队,对辖区内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进行摸排建档,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制定了暖心又暖胃的膳食计划,为本村的老人们送去了浓浓关怀。活动开展以来,枣林村先后为本村18名独居、留守失能老人上门送餐共计780次、派出志愿者共计80人次。“爱心助餐”得到了老人们的高度认可和赞扬,村内部分爱心企业积极捐款捐物,众多村民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志愿送餐服务队伍。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我市对农村互助幸福院通过合理设置餐饮、文化、娱乐、洗浴等功能区域,全域推广基本生活、远程亲情、文化娱乐、谈心交流、事务代办、矛盾调解等多元化服务模式,提升农村幸福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按照互助幸福院的服务功能和运营时间对全市农村互助幸福院实行分级别管理,实行悬挂幸福院级别标识亮牌服务。比如,分为三类院的556个,每天运营时间不少于6小时,提供大众性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服务;分为二类院的530个,运营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提供餐饮、临休、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慰藉等日托养老服务;一类院运营时间为全天,提供24小时照护和日常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来去有自由、娱乐有场所、精神有寄托。这样的分类管理下,每个农村互助幸福院都根据本村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最为适合的养老服务。

提质增效

长效管理为幸福院提供有力支撑

起步早、成效显著,是我市农村互助幸福院的特点。然而,在多年的运行和管理中,我市也不断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农村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部分设施还不健全,幸福院管理运转出现问题等等。为此,我市坚持把作用发挥、服务群众作为落脚点,通过制度化管理、政策化扶持、常态化监管,助力农村互助幸福院提质增效,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经费保障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县补助农村幸福院运行管理经费机制,将市县补助运行管理经费标准从1万元/个·年提高到2万元/个·年。还采取领导联村包抓、部门联院帮扶等方式扶持一定财物,鼓励引导社会各界进行爱心捐助、参与管理,多渠道保障农村幸福院正常运转。

在探索长效管理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幸福院星级评定,通过每年对建成投用的幸福院进行综合评价和星级评定,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效能。什么是星级评定?记者了解到,其实就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日常运行、安全和资金管理等5个方面,由县区通过实地检查、现场访谈、资料审核、量化打分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为了保障星级评定的公平,市民政局坚持定期对各县区农村互助幸福院星级评定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将星级评定结果分级纳入市对县区、县区对镇街、镇街对村委会目标责任考核,并作为下年度下达补助运行管理经费的重要依据。2024年,按照评定结果,市民政局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幸福院运行管理补助经费1000余万元,充分调动了基层争创星级幸福院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农村互助幸福院规范管理、长效运行、发挥作用。

此外,市民政局还通过抓示范引领树标杆,从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运行机制、规范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对农村互助幸福院进行综合考量,在全市创建13个市级、35个县区级、80个镇街级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样板村,定期组织各县区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管理人员互相观摩,交流经验,互学互鉴,促进提升,通过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在运行管理上创特色,打造农村养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现在,我们还在探索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服务模式,鼓励农村互助幸福院通过与就近便利、老年人比较认可的餐饮饭馆、农家乐等进行合作,发挥好农村互助幸福院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助餐送餐服务作用。推广凤翔区三岔村互助幸福院助餐模式,成立合作经营餐厅,拓展互助幸福院餐厅服务人群,对未满60岁人员按市场价收费,增加餐厅经营收入,补贴老人餐费。”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断探索,也是希望可以激发合作经营的积极性,保持农村互助幸福院助餐持续发展,让农村互助幸福院可以适应老年人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为广大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