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的金辉洒满雪域高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格桑花开” 实践团的藏区助学之旅圆满落幕。十余天里,实践团成员跨越山河阻隔,走进拉萨、昌都两地三所学校,以文化为纽带、以知识为桥梁,在高原学子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点亮梦想的光芒,用青春力量书写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让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在雪域大地绽放光彩。
一、跃动在东嘎
跨越山河,巧手与强体的双向奔赴
2025年8月10日,“格桑花开”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拉萨东嘎小学,将蓝天梦想播种在高原孩子们的心里。
队员们带领孩子亲手组装航模,在高原埋下科学种子;教学剪窗花,让民族文化于指尖传承交融;在蓝天下列队奔跑、踢球驰骋。不仅增长见识、提升动手能力和锻炼体魄,更教会团结与坚持,让拼搏的种子在高原阳光下茁壮生长,做到动手能力和体能的双拔高。
技术入堂,撒下低空经济的种子
其中一位藏族队员以藏语亲切讲解低空经济,将前沿科技带入高原课堂,拉近蓝天与孩子的距离。她用母语点亮知识之光,让看似遥远的创新概念,在亲切的语境里落地、生根,用别出心裁的方式架起一座连通高原孩子当下生活与蓝天未来的桥梁。这堂课不仅仅是科技知识的传递,更成了汉藏文化对话、师生心灵相知的温暖纽带。
二、相约在堆龙德庆
蓝天诗歌之约,航空点燃报国梦
与此同时,另一队队员走进拉萨堆龙德庆第二初级中学,以“航空航天科普大讲堂”为载体,通过讲述飞行发展史、剖析飞机结构、拼装飞机模型等一系列沉浸式课程,引领高原少年穿越时空,触摸人类航空事业的壮阔历程。从滑翔雏形到喷气腾飞,从先驱传奇到当代成就,孩子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好奇,更是对蓝天与科学的深切向往。
航空科普课后,在中学礼堂内,一场融合拼贴诗创作与民族声乐赏析的艺术晚课深情开展。学子们以“雪域发展”“民族团结”为材,用文字拼贴出对家国的炽热礼赞;声乐环节则跨越地域,从陕北民歌到藏韵悠扬,在多元一体中华音画中感知文化血脉的共振。
汉藏同声 共谱民族团结华章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为初一新生打造了一场洋溢青春与团结的文艺盛会。学生踊跃登场,藏汉双语节目交融绽放,《卓巴》合唱、《吉祥八宝》舞蹈等精彩演出; “传话筒”游戏默契接力,扎念琴声中师生共舞;终场全场齐唱《北京的金山上》《爱我中华》,将晚会推向情感的高潮。这场文艺活动用艺术凝聚人心,在欢歌共舞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心、见于行。
三、温暖在卡若镇小学
共贺华诞,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时刻,格桑花开支教团同样也奔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民族团结映雪域 同心共贺西藏庆"诗朗诵比赛中,孩子们用汉语和藏语共同表达对西藏的热爱;廉政主题黑板报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廉政意识和爱国情怀。
温情探访,深入学生家庭
此外,支教团还在周末开展家访活动,不仅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礼物与学习用品,更通过与家长深入交流,细致了解孩子成长环境与需求,明确精准帮扶方向,并与家长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这份关怀既为孩子送去温暖,也搭建起家校信任桥梁,让汉藏师生的情感在沟通中升温,让文化交融在热情的互动中不断深化。
从藏语讲解的低空经济课堂,到汉藏双语共诵的爱国诗篇;从指尖翻飞的窗花传承,到齐唱《爱我中华》的同心共鸣,每一个活动都如一缕微光,照亮了高原学子的成长之路,也让汉藏一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互动中深深扎根。本次奔赴千里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践行使命责任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青年以实际行动助力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守护中华民族团结的缩影。
征程虽短,余韵绵长。未来,“格桑花开” 的种子必将在高原持续生长,相信更多青年也将循着这份初心,在助力民族复兴、促进民族团结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多跨越山海、温暖人心的时代篇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永不凋零!
投稿信息:
团队名称:格桑花开实践团
所属高校及院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实践项目名称:维护民族团结,共创美好家园
实践地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昌都市
实践时间:2025.8.10-2025.8.23
指导教师:张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