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春力量“青力清城”,潜江社区焕发新绿 ——记“青力清城”志愿服务队社区环境美化实践

2025-09-06 21:00:22   来源:财讯网

清晨七点,潜江社区广场上,一群身着鲜亮红色队服的年轻人正忙碌着。他们有的在调试音响,有的在张贴色彩鲜艳的海报,有的则拿着夹钳和垃圾袋走向绿化带深处。这是由本地返乡大学生、青年职工组成的“青力清城”志愿服务队,响应“垃圾不落地,油城更美丽”全民洁城行动号召,深入社区开展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环境美化实践。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整洁,更是一股充满创意的红色新风。

志愿服务队全员集结纪念 小陈摄

一、“声”入人心:创意宣传让环保理念扎根

“各位街坊邻居,旧电池、烂灯管,莫当普通垃圾扔,有害垃圾要认清,红桶里头放安稳……”社区广场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由小李精心录制、用本地方言配音的环保倡议短视频。亲切的乡音、生动的画面、实用的知识,瞬间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几位坐在长椅上的老人看得格外专注,不时点头。“这伢子讲得好,听得懂,也记得住!”李大爷笑着对旁边的老伙伴说。

宣传展台前同样热闹非凡。小陈设计制作的系列主题海报图文并茂,清晰展示了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要求以及随意丢弃垃圾的危害。队员们化身“环保讲师”,结合海报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垃圾分一分,潜江美十分”的主题,向居民们进行互动宣讲。他们耐心解答疑问,纠正分类误区,并通过有奖问答等形式调动参与热情。“原来大棒骨不是厨余垃圾啊?以前都搞错了!今天学明白了!”刚参加完互动问答的刘阿姨恍然大悟。

二、“干”出实效:青春汗水浇灌社区新貌

宣传是播种,实践则是耕耘与收获。宣讲结束后,队员们迅速分组行动,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包干区域,手持长柄夹钳、垃圾袋等工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环境清理中。他们的目光聚焦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绿化带深处、灌木丛下、楼宇拐角处。烟头、塑料袋、食品包装、废弃瓶罐……这些隐藏的垃圾被一一夹起,装入袋中。汗水浸湿了队员们的衣衫,但看到一片片区域在自己的努力下恢复整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志愿服务队员手持长柄夹钳、塑料桶等工具拾捡垃圾 小李摄

在社区一角,一个特别的“环保积分兑换站”吸引了不少居民。服务队创新性地设置了这一机制,鼓励居民将家中的可回收垃圾(如纸箱、塑料瓶、旧报纸等)带来,按照种类和重量累积积分,达到一定分数即可兑换绿意盎然的绿植盆栽。“这法子好!家里攒的纸箱子、塑料瓶有了好去处,还能换盆花装点阳台!”王阿姨用一捆旧报纸和几个塑料瓶,成功兑换了一盆生机勃勃的绿萝,脸上乐开了花。兑换站不仅促进了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更让环保行为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有回报。

三、“评”促长效:机制创新守护绿色成果

环境整治非一日之功,长效维护才是关键。“青力清城”服务队深谙此理,他们联合社区居委会,共同建立了一套“红黄绿”三色动态卫生评比机制。服务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对各个楼栋单元、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进行回访检查,根据保洁效果、垃圾分类准确率、居民参与度等指标,授予“绿牌”(优秀)、“黄牌”(合格需改进)或“红牌”(不合格需重点整治),并将评比结果在社区公告栏显著位置公示。这一机制有效激发了居民和楼栋间的“比学赶超”意识,形成了环境维护的内生动力。

志愿服务队前往单元楼进行卫生清洁 小陈摄

四、青春答卷:汗水与智慧的双重收获

据统计,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青力清城”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足迹覆盖社区200余户居民。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为潜江社区的“颜值”提升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绿化带中的“隐形”垃圾被清除,卫生死角得到有效治理,垃圾分类知识更加普及,居民参与环保的热情显著提高。

志愿服务队在城南河附近清理落叶 小李摄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群青年学子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次宝贵的基层实践和深刻的国情教育。在服务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社区治理中的具体落实。队员小陈深有感触:“以前觉得环保是口号,现在知道它是由无数像清理一个烟头、分好一次垃圾这样的小事组成的。看到居民们因为我们的行动而改变习惯,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我们青年一代,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路上,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

“青力清城”,青春之名,清城之志。这支年轻的队伍,用创新的宣传方式、扎实的实践行动和有效的长效机制,为潜江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他们清理的不仅是地上的垃圾,更是在人们心中播撒绿色的种子;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对时代责任与青年担当的深刻体悟。当青春的力量融入家园的绿色脉动,潜江的未来,必将因这一抹抹亮丽的青春之绿而更加动人、更具活力。(陈子萱 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