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垃圾不落地,油城更美丽”——全民洁城行动掀起生态文明建设新热潮

2025-09-06 20:58:47   来源:财讯网

2025年7月1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潜江市民广场,一场以"垃圾不落地,油城更美丽"为主题的全民洁城行动在这里拉开帷幕。这场由潜江市文明办、共青团潜江市委联合发起的环保行动,正在书写着潜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工作背景:以"小行动"撬动"大文明"

潜江,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正经历着从工业重镇向生态宜居之城的华丽转身。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部分区域仍存在垃圾随意丢弃、分类意识薄弱等问题。市文明办调研发现,老城区背街小巷的垃圾堆积问题尤为突出,新建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使用率不足50%,市民的环保意识亟待提升。为此,市文明办以"爱国卫生月"为契机,创新性地将青年志愿服务力量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策划了这场全民参与的洁城行动。

"我们不仅要解决看得见的环境问题,更要培育看不见的文明素养。"市文明办主任表示,这次行动就是要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市民共建共享绿色家园,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主要举措:多元参与构建共治格局

(一)青年先锋队:创新宣教激发环保意识

在活动现场,"青力清城"志愿服务队的展台前人头攒动。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大学生志愿者,用年轻人的创意为环保宣传注入了新活力。"大爷,您知道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吗?"志愿者小李正在主持"垃圾分类大转盘"游戏。这个直径1.5米的彩色转盘上,标注着各种常见垃圾,参与者转动指针后要正确回答分类。65岁的张大爷第一次玩就答错了:"我一直以为废灯泡是可回收物呢!"在志愿者耐心讲解后,张大爷恍然大悟:"原来有害垃圾要专门处理,今天真是长知识了!"在另一个展台,艺术系的同学们正在带领小朋友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易拉罐变成小花盆,旧报纸折成收纳盒,这些创意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创作,让大家看到垃圾的'重生'可能。"志愿者小陈说。短短一上午,他们就收集了50多件废旧物品,制作成20余件工艺品。

(二)社区网格化治理:精准清除卫生死角

在城东社区,一支由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30人小分队正在清理一处卫生死角。这里是老旧小区与新建商业区的交界处,长期存在垃圾乱堆问题。

"大家注意,绿化带里有很多隐藏的烟头和小包装袋。"社区书记老刘一边弯腰捡拾,一边提醒队员。他们采用"地毯式"排查法,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65岁的退休教师王阿姨是社区环保志愿者,今天特意带着12岁的外孙一起来参加。"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比给他买什么玩具都重要。"王阿姨说。

在商业街,商户们也在积极参与"门前三包"行动。一家餐饮店的老板李先生说:"以前觉得打扫门前是额外负担,现在明白了这是我们的责任。环境好了,客人也更愿意来。"说着,他仔细擦拭着店门口的垃圾分类箱。

(三)科技赋能:智慧平台助力长效管理

"滴滴",城管队员小张的手机响起提示音。打开"油城洁城"小程序,一条来自市民的投诉信息弹出:"建设路公交站旁有建筑垃圾堆放"。小张立即赶往现场,通过定位功能准确找到问题点位,拍照上传处理进度。从接到投诉到清理完成,整个过程不超过2小时。

这款新上线的小程序集成了问题上报、处理跟踪、积分奖励等功能。市民王女士在使用后点赞:"以前看到垃圾不知道找谁,现在拍照上传就能解决,还能累积积分换礼品,太方便了!"

三、取得成效:从"面子"到"里子"的蜕变

夕阳西下,一个多月的洁城行动接近尾声。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清理垃圾2.3吨,消杀公共区域1.5万平方米,蚊虫密度下降40%。但比这些数字更令人欣喜的,是市民环保意识的显著提升。

在城南社区,垃圾分类准确率从活动前的42%提升至68%;在城西小学,学生们自发成立了"环保小卫士"社团;在各大商圈,商户们争相申请"绿色门店"认证。这些变化,标志着油城的环保工作正在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活动还衍生出许多创新项目。在市民广场举办的"旧物置换市集"上,200多件闲置物品找到了新主人;"阳台绿植认养"活动吸引了500多个家庭参与;10个社区同步开展了"无废生活"工作坊。这些延伸活动让环保理念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市民生活。

四、结语:让文明成为潜江最美底色

夜幕降临,潜江的街灯次第亮起。经过大家的努力,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焕发出新的光彩。但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这座因石油而兴的城市,正在用行动诠释着新的发展理念。当每一个市民都成为环境的守护者,当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潜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丽动人。正如活动主题所言:"垃圾不落地,油城更美丽",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每个油城人的行动指南,是这座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宣言。

文稿:李思雨、陈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