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幼群体,普及科学健康知识,让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便捷优质的服务,牟山镇卫生院与余姚市人民医院近日联合在滨湖新城小区组织开展了一场大型公益义诊活动。来自两家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了免费血压测量、血糖检测、健康咨询和初步诊断以及普法陪伴等额外的各类服务,切实将健康关怀送进社区、送进家庭。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也有幸参与其中,在这场为期七天的多元志愿服务实践中,以青春之力践行社会责任,以热忱之心传递温暖与知识。
第一日:便民为基,服务入微
首日活动的主题定为“便民”,我们聚焦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志愿者分为多个小组,有的协助医护人员维护义诊秩序,耐心引导老人排队检查,细致记录测量数据;另一部分则发挥专业技能,开展小型家电维修服务。从电水壶、收音机到老式电风扇,我们认真检查、尽力修复,并在维修过程中向居民讲解日常使用注意事项,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便民”不止于解决具体问题,更在于传递一种用心陪伴的温度。
第二日:传文为脉,润泽人心
第二日我们以“传文”为主题,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上午设置了传统文化体验区,我们与这里的居民们共同参加了各类文艺活动;
下午则由人文学院同学主持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讲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许多老人们也与我们一起回忆往昔,活动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意识到,文化传承并非刻板说教,而应是一场双向的倾诉与聆听,是一场跨越年龄的情感共鸣。
第三日:焕新为美,绿意共建
第三日主题“焕新”,着眼于社区环境的提升与绿色生活推广。我们手持工具,分工协作,对小区绿化带进行修剪、除杂草和补植,并设置爱护绿植宣传标语。
同时另一组志愿者开展清理小型垃圾死角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通过此种方式增强居民环保意识。让大家深刻了解到社区之美,既在草木葱茏,更在人心向善。唯有众人携手,方能真正实现环境的“焕新”。
第四日:助老为情,科技赋能
第四天我们聚焦“助老”主题,关注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困境。志愿者分组上门,帮助老人学习智能手机基本操作——如视频通话、扫码支付、预约挂号等,并耐心解答疑问。
事后,我们还走进老人们家中的厨房,精心为他们烹制晚餐,并与他们共享这温馨的用餐时光,我们深知,助老是生活照料,也是给予他们融入时代的信心,二者缺一不可。
第五日:扶幼为梦,启迪未来
“扶幼”是第五天的核心。我们走进社区活动中心,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开展趣味科普小实验和绘本共读活动。
志愿者们还与孩子们共同观看科普电视频道,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愿以青春之火,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之路从数学题到英语单词,从彩虹实验到星空探索,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正是我们最大的回报。
第六日:普法为盾,权利护航
第六日主题为“普法”,志愿者们协助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典型案例讲解、法律条文解读和一对一咨询,我们帮助居民了解与其切身相关的婚姻财产、消费维权、遗嘱设立等法律知识。现场互动热烈,很多居民主动询问身边遇到的法律困惑,让大家看到法律不应是遥远冰冷的条文,而应成为每个人手中维护权益的盾牌。
第七日:归纳反思,收获成长
最后一天,我们并未直接开展服务,而是共同整理材料、撰写实践报告、制作影像记录,并完成社会实践证明的申报工作。
回顾这七天的点滴,每一位志愿者都感慨良多。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沟通,更在服务中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这次实践让我们跳出书本,看见真实的社会图景,也重新定义了“付出与收获”。
结语
这次为期七天的多元志愿服务周,不仅切实惠及了牟山镇滨湖新城的居民,也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我们以专业和热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在行动中坚定了未来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信念。健康、文化、环境、养老、教育、法治——每一个主题都是一扇窗,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社会,也遇见了更成熟的自己。(王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