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商丘师范学院“气象先锋,云帆同行”志愿宣讲团走进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汶河小学,开展以"科普气象助成长,防灾避险护平安"为主题的气象科普活动。宣讲团成员充分发挥青春力量,传播气象知识,将防灾减灾意识融入校园教育,切实助力提升基层气象安全防护能力。
“蓝蓝的天空,气象奥秘藏,风云变幻间,安全不能忘……”近日,动听的气象主题歌谣在汶河小学多个教室陆续响起,这是商丘师范学院“气象先锋,云帆同行”志愿宣讲团成员正在进行气象知识科普宣讲。本次活动面向多个年级,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向同学们传递基础气象知识,强化防灾减灾意识。
为使气象知识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宣讲团提前开展多方面调研,结合学校教学安排和本地常见气象灾害类型,制定了详尽的活动方案。课程内容涵盖“降雨原理”“暴雨预警信号解读”“气象工具使用”等核心知识,使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呈现,同时还巧妙运用卡通简笔画简化专业术语,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与可接受性。不仅如此,宣讲团准备了包括模拟降雨实验装置、简易雨量器和风向标制作工具包在内的多种实践材料,力求给同学们带来难忘的一课。
图为汶河小学校领导和学生们热烈欢迎宣讲团成员到来。
活动当天,宣讲团成员提前抵达学校,与班主任一同布置教室、调试设备、分发材料,并主动与同学们亲切交流,耐心解答他们对气象知识的疑问,很快便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课程伊始,宣讲团成员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气象现象——降雨说起,迅速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随后,通过分段动画清晰展示了从“阳光照射→水分蒸发→水蒸气凝结→降雨形成”的全过程,为同学们展示了降雨的详细原理。精彩的讲述使得同学们听的格外认真,课程很快过渡到暴雨预警知识科普环节。
针对暴雨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信号,宣讲团成员结合本地往年的暴雨案例,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四色预警的具体含义,并指导同学们用相应颜色的材料亲手制作预警标识。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不同降雨强度的差异,宣讲团成员现场开展了模拟降雨实验:将装满水的烧杯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调整烧杯的倾斜角度,使水珠沿棉线以不同密度滴落,模拟出小雨、中雨和暴雨的效果。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围拢观察,伸手体验“雨滴”,现场气氛热烈,讨论不断。
图为宣讲团成员为同学们讲解暴雨危害。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宣讲团成员还特意设计了手工制作环节。在制作雨量器时,宣讲团成员首先讲解“通过积水高度判断雨量”的原理,再分步示范制作流程。面对有些同学遇到的“刻度画歪”“箭头不转”等问题,志愿者手把手协助调整,细致传授操作技巧。不少同学发挥创意,用水彩笔在作品上绘制太阳、云朵等图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气象工具。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兴奋地展示亲手制作的雨量器和风向标,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积极分享所学所获。校园里洒满阳光,处处荡漾着欢声笑语。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依依不舍地与宣讲团成员告别。
本次气象科普活动覆盖汶河小学100余名学生,成效显著。但成员们深知,气象知识的普及仍任重而道远。接下来,宣讲团将根据学生反馈与实施经验,持续优化课件与活动形式,并计划在本学年内组织更多志愿者走进周边中小学,开展系列气象科普活动。积极推动气象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防灾避险能力持续贡献力量。(李依曼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