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身影,将军旅生涯铸就的品格融入地方工作的肌理,在平凡岗位上镌刻出不平凡的印记。他就是(赵卫平),这位1967年出生、1984年入伍、1989年退役的老兵,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的军营淬火,到山西省汾阳医院的医苑坚守,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践行“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铮铮誓言,成为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优秀典范。
一、军营淬炼:铸就忠诚底色与过硬作风
1984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赵卫平,怀揣着对祖国的赤诚与对军营的向往,踏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的大门,开启了五年的军旅生涯。军营这座“大熔炉”,不仅让他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更锤炼出坚定的理想信念、严明的纪律作风与勇于担当的品格。
在部队期间,赵卫平始终以“优秀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训练场上刻苦钻研军事技能,课堂里深耕专业知识,两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洛阳外国语学院嘉奖。这两份荣誉,不仅是对他军事素质与业务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使命”信念的最好见证。在一次次训练与任务中,他深刻读懂“责任”二字的重量——军人的肩上,扛着的是国家安宁与人民幸福。这份信念如种子般在他心中扎根,为日后的人生道路筑牢思想根基。
1989年,是赵卫平人生中极具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宣誓的那一刻,他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进骨子里,把个人命运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也是这一年,他带着军营赋予的忠诚、坚毅与担当,告别军营,开启人生新征程。尽管身份转变,但军人的烙印,早已融入他的血脉。
二、警营历练:延续使命担当与为民情怀
退役后,赵卫平被分配至山西省汾阳运输公司公安科,后借调至汾阳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从军营到警营,岗位虽变,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守护一方平安”的使命从未改变。在城关派出所工作的数年里,他将军营的优良作风带到警营,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成为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的“急先锋”。
(一)打击犯罪,做平安的“守护者”
1994年至2001年,是赵卫平在警营履职的关键时期。这七年里,他协同同事收缴非法枪支、抓捕在逃嫌犯、查处赌博嫖娼案件,累计破获各类案件五百余起。每一起案件的侦破,背后都是他不分昼夜的排查与坚守,每一组数据的背后,都凝聚着他守护群众安全的决心。
1996年,他凭借敏锐的侦查意识与无畏的勇气,成功抓获批捕在逃人员康某;1997年,又精准锁定线索,将服刑越狱的在逃人员田某缉拿归案。这些在逃人员的落网,不仅消除了潜藏的社会隐患,更让当地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维护正义的力度。面对危险,赵卫平始终冲锋在前,用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危难援手,显军人的“真本色”
1996年的一天,赵卫平驾驶警车途经山西医科大汾阳学院门口时,遇到一起突发车祸:山东籍群众张某因伤势过重陷入昏迷,现场无人敢贸然施救。危急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停车将张某抬上警车,一路疾驰送往山西省汾阳医院急诊科,还主动垫付了医疗费用,待张某情况稳定后,便悄然离开。
事后,张某醒来得知原委,通过警车号码辗转查询到赵卫平的身份,专门向吕梁行署公安处寄送感谢信,并送来锦旗。赵卫平的善举也因此受到表彰,汾阳教育电视台公安栏目、吕梁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先后对其事迹进行专题报道。面对赞誉,他只是淡然表示:“我曾是一名军人,群众有难,伸手帮忙是应该的。”这份朴素的话语,正是他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三、医苑坚守:勇挑重担与无私奉献
2003年,赵卫平调入山西省汾阳医院,先后担任保卫科科长、武装部长、支部书记、院长助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等职务。在这片守护生命的“战场”上,他依旧保持着军人的硬朗作风,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敢担当,用智慧与勇气为医院的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一)铁腕整治,清除医院“毒瘤”
2003年以前,汾阳医院急诊科长期被一股黑恶势力盘踞:十余名违法人员以“帮助运送病人、协助办理手续”为名,实则实施敲诈勒索、盗窃财物、放高利贷等违法行为,不仅扰乱医院正常秩序,更让本就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雪上加霜。院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治理,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
2004年3月,刚担任保卫科科长不久的赵卫平,主动请缨挑起整治重担。他深知,这不仅是对工作能力的考验,更是一场与邪恶势力的“硬仗”。整治工作启动后,违法人员很快找上门来,言语威胁不断:“你这是砸我们的饭碗!”“我连监狱都住过,还怕你?你小心点!”
威胁并未让赵卫平退缩,反而更坚定了他“还医院一片净土”的决心。随后,他的家门锁被断钥匙堵塞、门口被贴白挽联、台阶上出现“五四”式手枪子弹、家中玻璃被砸碎,甚至收到“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周年”的恐吓信,上班途中还遭遇无牌车辆蓄意撞击(未遂)。面对这些卑劣手段,赵卫平始终没有动摇——他一边加强医院安保巡逻,一边收集违法人员的犯罪证据,最终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巡逻铲除了这股黑恶势力,为患者营造出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
(二)恪尽职守,做医院的“安全盾”
在汾阳医院工作的近二十年里,赵卫平始终将“医院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是盗窃案件、安全隐患,还是突发险情,他都第一时间介入,用行动守护医院财产与人员安全。
2004年,他通过细致排查,破获本院临时工偷窃医院美式消毒锅(属文物)案,为医院挽回重要财产损失;同年12月,他根据线索追踪,成功解救被拐卖至汾阳南华枝村的云南籍妇女,助其与家人团聚。2005年,汾阳市昌宁宫村、西河乡冯家庄村相继发生爆炸案,他在协助救治伤者的同时,敏锐发现一名涉案人员的踪迹,当场将其抓获,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助力。
2006 年至2021 年 —— 他凭借军人的敏锐观察力与严谨作风,屡破要案:2006年8月,通过监控锁定嫌疑人,破获康复科患者手提包被盗案;2009年6月,查获一辆盗抢车辆,协助公安机关端掉一个六人盗车团伙,涉案金额达23万余元;2013年6月,经过50余天蹲点守候,抓获多次撬盗医院家属院地下室、偷窃陈年汾酒的嫌疑人;2021年,先后抓获偷盗职工电动车、篮球场手机的嫌疑人,并成功追回患者在采血窗口被盗的500元现金……
一桩桩案件的破获,一个个隐患的排除,背后是赵卫平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他用脚步丈量医院的每一个角落,用双眼紧盯每一处安全细节,成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心中最可靠的“安全盾”。
(三)勇战疫情,当防控的“逆行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医院成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作为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赵卫平再次主动请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他按照医院统一部署,牵头协调防控物资供应、加强院区安全管理、组织人员轮岗值守,用行动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他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白天协调物资、巡查防控点位,晚上梳理工作台账、完善应急预案,有时甚至连轴转。同事劝他休息,他却说:“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必须冲在前面。”在他的统筹协调下,医院防控物资供应有序、院区管理规范,有效保障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安全。
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赵卫平获得吕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嘉奖。这份荣誉,是对他“逆行”坚守的肯定,更是他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见证。
四、荣誉加身:实至名归与砥砺前行
数十年的坚守与奉献,让赵卫平收获了众多荣誉:1995年被评为“治安先进工作者”,1996年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个人”,2003年至2004年连续被评为“吕梁地区治安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获首届“吕梁青年五四奖章”,2006年被山西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2009年获吕梁市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授予“全国消防先进个人”;此外,他还多次获“优秀党员”“优秀科主任”“消防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在无偿献血领域,先后斩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三星奖、奉献奖银奖、奉献奖金奖……
这些荣誉涵盖治安、消防、综合治理、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肯定。但赵卫平从未因荣誉而骄傲,反而将其视为“新的起点”。他常说:“荣誉属于过去,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天。”
五、时代榜样:退役军人的鲜活写照
赵卫平的事迹,是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生动缩影。从军营到警营再到医苑,他始终将“忠诚”作为人生底色——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让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坚守初心;他始终以“担当”为行动准则,面对危险不退缩、面对困难不逃避,用无畏与坚毅诠释军人本色;他始终以“奉献”为价值追求,无论是打击犯罪、守护医院安全,还是参与公益、抗击疫情,都毫无保留地付出。
在新时代的发展大局中,赵卫平的故事更具深意:他让人们看到,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军营中锤炼的优良品质,在地方工作中同样能发光发热。他用行动为广大退役军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使命、奉献社会。
六、结语:榜样力量与精神传承
赵卫平,一位普通的退役军人,却用不平凡的人生书写了“模范”的内涵。从军营淬火到医苑坚守,他将军人的忠诚、担当与坚毅,融入每一项工作、每一次行动,在守护平安、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榜样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每个人都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而赵卫平的坚守仍在继续——如今,他依旧在医院的岗位上忙碌,用军人的姿态守护着这片医苑的安全与温暖,也用自己的行动,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精彩答卷。(李 洪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