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铸魂·强基·赋能: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思考

2025-09-05 16:02:28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作者: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物资供应租赁中心 雒美敏

思政教育是凝聚思想共识、引领价值方向的重要载体,从革命时期唤醒民众的“精神火炬”,到建设年代激励奋斗的“思想罗盘”,再到新时代赋能发展的“动力引擎”,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实践同步。当前,面对思想观念多元、传播方式变革、实践需求升级的新形势,思政教育需以“铸魂”锚定方向、以“强基”筑牢根基、以“赋能”激活活力,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价值引领与实践成效的深度统一。

铸魂立心:以真理力量锚定信仰航向

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醒,思政教育的“铸魂”之要,在于让科学理论真正走进人心、化为行动自觉。当前部分思政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有的照本宣科解读理论,却未结合群众关心现实问题;有的宣讲只讲“大道理”,缺乏“身边事”的鲜活支撑,导致理论传播“悬在空中”。

破解这一困境,需构建“理论阐释—价值认同—实践转化”的育人链条:一方面,聚焦新时代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用“百姓语言”拆解深刻内涵,通过企业转型升级案例阐释高质量发展,让理论从“书本”走向“生活”;另一方面,搭建“沉浸式”学习场景,组织党员群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革命旧址聆听“初心故事”,在先进典型工作室感受“奋斗精神”,让抽象的信仰转化为可感、可学的榜样力量,真正实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带人”。

强基担责:以制度保障织密教育网络

思政教育的长效性,离不开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当前部分领域存在“思政教育边缘化”倾向:有的单位将其视为“软任务”,重业务指标、轻思想引导;有的基层组织缺乏固定教育机制,学习“想起才搞、忙了就忘”,导致教育效果碎片化。

夯实思政教育根基,需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责任与制度网络:在责任传导上,明确各级组织“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思政教育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避免“一手硬、一手软”;在基层落实上,推动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比如每月设定“理论学习日”,每季度开展“思想交流会”,让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风险防范上,建立“思想动态研判”机制,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研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困惑,针对性开展疏导引导,确保思政教育既“覆盖全员”,又“精准滴灌”。

赋能创新:以时代手段激活教育活力

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新环境,思政教育若仍沿用“一张嘴、一块板”的传统模式,易陷入“传者用心、听者无意”的困境。当前部分思政教育存在“创新不足”问题:有的线上课堂只是“线下内容搬上网”,缺乏互动性;有的教育形式跟风求新,却脱离思想引领本质,沦为“娱乐化”表演。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需在“守正”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在形式创新上,善用短视频、直播等技术,打造“云端思政矩阵”——比如推出“一分钟理论微课堂”,用动画解读政策;开设“榜样直播访谈”,让劳模、工匠在线分享成长故事,打破时空限制,吸引年轻群体主动参与;在内容创新上,聚焦“现实关切”设计教育主题,比如针对青年“职场焦虑”开展“职业规划+思想引导”专题活动,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回应现实需求结合;在评估创新上,摒弃“只看参与人数、不看实际效果”的传统标准,引入“群众满意度”“思想觉悟提升度”“实践转化率”等指标,让创新真正服务于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实现“形式新、内容实、效果好”的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