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战略部署,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合肥工业大学文化赋能基层治理调研服务团于9月1日至9月2日前往安庆市望江县,在指导老师檀江林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探索传统文化与红色资源赋能基层治理路径,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光。
图为团队一行在陈氏宗祠学习渡江战役历史
一、寻迹陈氏宗祠:重忆渡江烽火,传承红色基因
在望江县凉泉乡陈家冲自然村,调研团首先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这座典型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见证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光辉历史。祠堂东厢是当年司令部的电话室,西厢为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的办公室,陈赓将军曾在这召开军事会议,传达作战部署,布置突破长江天堑事宜。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仔细观看祠内陈列的实物展品与历史图片,认真聆听陈赓将军率部征战、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驻足于“百万雄师渡大江”的历史场景复原区,仿佛穿越到烽火连天的1949年,深刻体会到“渡江战役是人民的胜利”的深刻内涵。
图为团队一行观看祠内实物展品与历史图片
二、研习三孝故事:感悟孝德文化,探索德治路径
离开陈氏宗祠,调研团前往望江县古雷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作为安庆市首批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这片占地23.5亩的基地以“不越雷池”典故为核心,将自然景观与廉洁文化深度融合。在雷池碑亭前,团队成员围绕“不越雷池一步”的历史典故展开学习交流:东晋时期,庾亮在《报温峤书》中以“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警示边界意识,如今这一典故已成为坚守底线、清正廉洁的象征。沿着孝廉文化走廊缓步前行,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等“三孝故事”引人深思。“王祥为母求鲤卧于冰面,孟宗为母治病哭竹生笋,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孝道,更蕴含着‘孝亲敬长、修身立德’的道德准则。”团队成员边听边记,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深化对“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理解。
图为团队一行在古雷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调研
三、参观廉韵展区:汲取廉洁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在古雷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调研团队看到了古雷池廉洁文化与基层治理融合的生动实践。。以“廉脉 + 红脉”的调研路线为依托,调研团重点参观了廉洁故事展区与家风家训长廊。文化墙上,“沉鲊于江”的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公仪休拒鱼守廉的典故,“镇周赠帛”展现了明代官员吴镇周清正奉公的品格;清风亭内,倪氏家训“孝悌传家本,清廉继世长”、何氏家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家训箴言,将先贤传世楹联、名人题诗文化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以景寓廉,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呈现,字字句句传递着家风育人的力量。团队成员与基地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后,更清晰地了解到这一模式如何让廉洁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为基层治理注入 “崇廉拒腐” 的文化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在全国文明村桃岭村座谈交流
从历史典故到文化地标,从家风熏陶到廉政教育,从红色研学到乡村风景,望江县以“不越雷池一步”为核,编织出一张“廉旅融合”的多彩画卷。团队成员在古村巷陌触摸家风家训,在雷池畔聆听“不越雷池”的典故,使这场文化之旅升华为精神的洗礼,每一处景观都是廉洁的注脚,每一次体验都是清风的传递。每一处山水都是文化的镌刻。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始终不忘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发扬优良革命传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让红色基因与千年廉韵在基层治理中持续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文/李晨儿 图/秦宇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