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安徽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青衿致远队”走进中华药都——安徽亳州,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与产业振兴”为主题的实地调研。团队深入中药材交易市场与种植合作社,触摸中医药千年脉动,洞察传统产业现代化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为乡村振兴与中医药传承注入青春视角。

药香弥漫中的市场新象
清晨的康美中药城,已然是一派繁忙景象。在交易一厅和二厅,数以千计的摊位有序排列,来自全国各地的道地药材在这里汇集,形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中医药博物馆。队员们边走边看,与经营多年的药商深入交谈。一位摊主表示:“亳州的市场不仅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流通网络。”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亳州近年来不仅交易量持续增长,电商直播、跨境贸易等新形态也在不断涌现。

然而,队员们也注意到,产业快速扩张的背后,药材质量标准化难题、品牌差异化不足等同质化竞争现象逐渐凸显。如何构建更规范的市场体系、推动产业从“量大”走向“质优”,成为调研组关注的重点。
种植基地里的守正创新
当日下午,团队转赴谯城区隆旺农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连片的种植区,白芍、牡丹皮等亳州特色道地药材长势正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亳州的水土气候非常适宜药材生长,但“道地”的背后更是百年经验的积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我们现在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既保留传统种植精髓,也引入绿色防控、可追溯体系等现代农业管理方式。”
在加工车间里,队员们目睹了从采收、清洗、切片到炮制的全过程。传统手工技艺与机械化生产在这里并非取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现代设备保障效率与卫生,而关键环节仍依赖老师傅的技艺经验。“这不是简单的二选一,而是让老传统和新生产力握手。”一位队员在调研笔记中这样写道。

青春视角下的文化赋能
通过此次调研,“青衿致远队”不仅收集了一手资料,更深刻感受到中医药作为“活态遗产”在当代的生命力。亳州凭借中医药独特资源,将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紧密串联,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团队指导老师表示,后续将形成调研报告与政策建议,依托高校智力和传播资源,助力亳州中医药品牌建设和国际传播。“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中医药振兴’战略,让青年智慧融入地方发展。”
亳州正以药为媒,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而这群年轻人的脚步,也还未停歇——他们将继续关注这片热土,以青年之眼、学术之力,让中药香飘得更远,让中国故事传得更广。(白灿灿 陶雅慧 陈雅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