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数字赋能非遗传承 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遗码韵”团队社会实践纪实

2025-09-02 09:32:29   来源:看点时报

深入文化一线,感知非遗当代价值

近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遗码韵”实践团队以“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为主线,圆满完成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桂林多地,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与田野调查方法,系统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存续状态与开发路径,着力为地方文化振兴与产业融合提供青年方案。

图为实践队员在非遗体验馆合照 陈丽琼供图

多元调研并进,厘清非遗发展现状

实践期间,团队先后走访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鲁家村、龙胜各族自治县及鼎一艺术创作基地,通过专题座谈、工艺体验与数据采集,全面掌握了多项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和乡村产业实际。在传承中心,队员细致观摩剪纸、绣帛画、米粉制作等技艺,聆听传承人讲述坚守与创新的故事;在鲁家村,成员参与豆腐制作等民俗实践,沟通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在龙胜,团队聚焦罗汉果、茶叶等农特产品,研讨品牌化与电商化策略;在鼎一基地,同学们体验文创设计,探索艺术与乡土文化融合的新可能。

图为实践队员观摩学习非遗拓印 陈丽琼 供图

数字技术助力,提出保护与传播新策

依托数学建模与数据可视化等专业能力,团队初步提出非遗资源数字化开发与传播的系统方案。建议构建集成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非遗数字平台,提升展示感染力与传播有效性;同时推动非遗与旅游、农业等多业态融合,打造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与文化动能。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数字化采集及系统整理 陈丽琼供图

践行青年使命,贡献文化传承新力

此次实践显著提升了队员的专业应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可活化、可创新的当代资源。团队将持续完善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为桂林及更广泛乡村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智慧。(庞志昆、雷奕宁、陈丽琼、杜良宇、邬佩芸)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 陈丽琼 供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