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赴勉县革故鼎新三国文化探寻队的学子,怀揣对三国军事历史的崇敬与文化传承的使命,踏入汉中勉县定军山古战场。他们以文献考证为纲、以实地探访为目,在这片曾见证“定军山之战”的土地上追溯历史细节,用青春创意让千年古战场的文化魅力在当代绽放新彩。
图 1定军山前团队合影留念
实践背景与团队概况
实践背景: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三国文化中“智勇兼备”“家国同频”“守正创新”的精神内核,正成为塑造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源泉。勉县定军山不仅是“定军山之战”的发生地——这场战役直接影响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这片占地约12平方公里的山地,留存着“黄忠斩夏侯渊处”“诸葛八阵图遗址”“督军台”等重要遗迹,是研究三国时期军事战术、地理战略的珍贵实物资料,成为探寻队挖掘三国文化深度、推动传承创新的核心实践阵地。
团队概况:
赴勉县革故鼎新三国文化探寻队由11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组建,构建“史料考证+文旅开发+内容传播”的协同工作体系:部分成员负责梳理“定军山之战”的时间线、参战势力与历史影响,确保研究内容的准确性;部分成员聚焦古战场文化资源的转化,设计可落地的研学体验项目;部分成员则负责短视频策划、拍摄与配音工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团队以“唤醒古战场记忆,传递三国精神”为目标,开启暑期实践之旅。
实践地介绍
定军山历史:
定军山之名始于东汉,因“山形险峻,驻兵可定军心”而得名。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率领蜀军与曹操麾下夏侯渊军团在此展开战略决战——黄忠率领精锐部队,利用定军山地势优势,采取“声东击西、突袭斩杀”的战术,成功击杀夏侯渊,蜀军顺势占据汉中,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关键基础,这便是载入史册的“定军山之战”。此后,诸葛亮多次以定军山为北伐军事基地,在此推演兵法、训练士兵,留下“八阵图遗址”“诸葛督军台”等军事遗迹;唐代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曾到访凭吊,留下“汉家发祥地,三国古战场”等诗句;明清时期,地方官员为纪念诸葛亮,在此修建“定军山武侯祠”,现存的10余通清代碑刻,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修缮过程与祭祀传统,成为研究定军山历史变迁的重要依据。
图 2定军山“神兵天降”景观
文化地位:
定军山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三国文化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其打造的“定军山之战与三国军事智慧”研学课程,创新采用“实地勘探地形+模拟兵法推演+沉浸式故事演绎”的模式,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三国时期的军事谋略,该课程已入选汉中市“文旅融合优秀案例”。作为勉县三国军事文化展示的核心窗口,定军山不仅是当地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撑,更是西北地区研究三国战争史、军事文化的关键实物载体。
实践团任务
深度研习:
实践团首先对定军山古战场开展“文献+实地”双向调研:前往勉县档案馆,系统梳理《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资治通鉴·汉纪六十》《勉县县志》等文献,走访定军山周边村落的15位老人,收集到“黄忠练兵场的传说”“诸葛亮修堰灌田”“夏侯渊屯粮处的故事”等多则民间口述史料,经过整理与筛选,编纂成相关故事合集,为三国文化的民间传承研究补充了鲜活素材。
图 3团队成员研习定军山“神兵天降”
讲解服务:
队员们将调研成果与创意设计结合,打造“古战场沉浸式讲解”:6名队员身着三国特色服饰,在“黄忠斩夏侯渊处”“八阵图遗址”等核心遗迹点,通过“场景还原+战术解析”的方式,向游客讲述“定军山之战”中黄忠如何利用地形设伏、诸葛亮如何推演八阵图训练士兵等历史细节;在“诸葛督军台”,队员们设计“军事谋略小课堂”,用简易沙盘演示“定军山之战”的攻防路线,获得广泛好评。
多元传播:
探寻队创新构建“定军山三国文化传播矩阵”:制作系列短视频,系列视频在抖音、快手平台上线后,吸引许多网民关注;在社交平台发起“我眼中的定军山之战”话题征集,收到来自北京、四川、河南等地网友投稿,既有军事爱好者对战役战术的深度分析,也有学生分享参与研学活动的感悟,形成跨地域的三国文化交流热潮。
图 4“中国电影之乡”前团队合影留念
实践单位评价
勉县定军山文物管理所所长评价道:“赴勉县革故鼎新三国文化探寻队的学子们,用严谨的史料考证能力挖掘定军山的历史价值,用年轻化的传播方式让军事文化‘活’了起来。他们设计的沉浸式讲解,让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读懂定军山的战略意义;制作的短视频内容,精准触达年轻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到定军山背后的三国故事。这种‘学术+创意’的传承模式,为我们推动古战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让定军山的三国文化在当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未来规划
学术深耕:
探寻队计划开展专项课题,通过对比古今地形图、结合考古资料,分析定军山地貌变化对“定军山之战”战术选择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同时,对收集的民间传说进行系统性考证,结合正史文献辨别传说的历史真实性并整理实践期间的调研数据。
合作拓展:
团队将与定军山景区、勉县武侯祠、武侯墓深度合作,共同设计“‘战迹+祠墓’三国文化全景研学路线”,新增互动环节,提升研学活动的参与感;与勉县本地中小学合作,通过组织“地形模型制作比赛”“三国战术辩论会”“小小讲解员培训”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此外,还计划与三国文化主题自媒体合作,联合推出“定军山探幽”系列内容,进一步扩大定军山三国文化的传播范围。
总结
此次赴勉县革故鼎新三国文化探寻队在定军山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是青年群体以实际行动守护军事文化遗产、传承三国文脉的生动体现。队员们用严谨的学术态度挖掘古战场的历史深度,用创新的传播方式拓宽军事文化的影响广度,让这座沉寂千年的古战场从“静态的历史遗迹”转变为“动态的文化课堂”。未来,团队将继续以“文化传承者”与“军事文化科普者”的双重身份,深耕定军山三国文化领域,让定军山之战承载的智慧与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递,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