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吉瑞兰直播焕新生

2025-09-01 09:52:01   来源:看点时报

2025年6月26日的正午,已届古稀的我,在挚友的再三鼓励下,做了人生头一回幼升小招生直播。原以为行至暮年,生活该如深潭静水,再无波澜,却没料到这一次尝试,竟为我推开了一扇新窗,引我踏上一段既有趣味又含深意的全新旅程。

说起直播,早些年并非无人提及。同行老友们知晓我拥有50多年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经历,便劝我也赶赶潮流,在镜头前讲讲教学心得。可我总是笑着摆手——向来不擅长主动抛头露面,何况人老了,这张脸也实在拿不出手,罢了,罢了。

可人生这趟列车,偏又这般奇妙,总在不经意的路口,转出意想不到的弯。而这“弯”上,稳稳立着的,便是我的忘年交,亦是跨界挚友。说到直播这件事,他竖起大拇指对着我,语气笃定:“年纪大了,怕什么?只要身子骨硬朗,就都不是事儿。发挥点余热,能帮到家长和孩子,这不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吗?说不定,这就是你第二次生命的开始呢!你有这个潜能!”朋友的话,句句都敲在我的心坎上。

晚年想活得不一般些,想做点有意义的事,这点念头,我总归能自己做主。这些心愿,我曾在我写的书《吉流 吟啸》里细细写过。我想:雕刻自己、成长自己,本就是生命永恒的主题。这不正是给退休后的自己找了份“新工作”?何乐而不为呢?以前总婉拒,这次偏要坚定一次:没做过又如何?先牛刀小试,在实践里接纳不完美,在坚持中寻得真快乐。就像田野要经四季轮转,生命也需在“做”与“悟”的交替里,慢慢刻下独属自己的年轮。

激情大抵就是这样被点燃的。记得一次和学生研学,在图书馆瞥见“山西作家图书”书架时,我突然心潮澎湃,选了张平的《十面埋伏》、陈忠实的《白鹿原》,便坐在沙发上翻看起来。同行的老师见我那般兴奋专注,拍了段二三十秒的小视频。我发给朋友,他秒回,连说两个“很好!很好!出场自然,内容也贴切!就这么做,多练练就更出彩了。”这肯定像暗夜里骤亮的灯,让我有勇气往前行进;这鼓励像寒冬里递来的暖手宝,让我敢悄悄藏起怯懦。后来我以《嗜书》为题,把这段视频发在抖音,竟得了满屏赞扬。

与时俱进,先试一把!为何总回避近镜头?我心里藏着个小秘密——有意不让屏幕里的自己离镜头太近。我清楚,七十年风霜在脸上刻下的沟壑,如同老树年轮,本是自然的印记,可在光影流转的直播间里,我却莫名退却了,这成了藏不住的心事。我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坦言:“我总怕离镜头太近,满脸沧桑、皱纹堆叠。一来不想暴露这份老与丑,二来怕对不住家长,更怕惹年轻人笑话。”这时,朋友看了我视频,突然发来消息:“刚才讲到《论语》那句,你皱眉琢磨的样子,比任何表情都生动!”那一刻,让我想起一句话“岁月从不败真才”。

是的,年龄从来不是绊脚石,而是垫脚石;脸上的沧桑从不是瑕疵,而是时光写就的注脚。朋友用简单的话语,为我解开了年龄的迷障,让我明白真正能穿越时光的,从来不是皮囊的光鲜,而是骨子里的文化修养与生命厚度。

自那以后,我试着把镜头拉近了些。第一次近距离直播时,手心都直冒汗,总觉得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格外显眼。可当我讲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一文定终身”的一些事例时,弹幕里突然跳出一行字:“老师眼角的纹路里,好像藏着整个时代的故事。”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朋友的意思——岁月在皮肤上留下的痕迹,原是最真实的勋章。

我向来爱挑战自己,便有了前面说到的6月26日那场直播。

我做了,不负朋友所望,我开始正式做直播了。第一讲,是从语文的实用性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第二讲,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第三讲,是从语文的人文性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我们学校的校长留言夸奖说:“讲得好!宝刀不老!”;我们学校的副校长每次转发朋友圈,让老师们学习;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都转发到自己班的家长群,让家长听讲学习。

大家都说:2025年的关键词是“做好自己”,我这就是在做自己。暑假一个多月了,我挺忙,学习输入,学写文案,勤记笔记。我自己也觉得没有辜负时光,没有辜负暑假,没有辜负朋友。也让我终于懂得:当一个人内心足够丰盈,岁月留下的每一道痕迹,都会成为人生独特的光芒。

今夜月色正好,窗外的蝉鸣里藏着夏末的温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我必将在洒满星光的世界里,播出人生的又一轮精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