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白求恩·眼底慢病双规范”之“振兴基层,健康光明行”(蚌埠站)活动在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集义诊筛查与基层赋能指导于一体,以“规范诊疗、规范患者管理”为核心,通过“公益义诊+学术指导”双轮驱动,旨在提升皖北地区眼底病防治能力,为基层医疗体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同心聚力,筑牢眼底健康防线
上午8时,来自全国各地的5位眼科专家: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肖璇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秋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丹宁教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驰教授,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启动仪式。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竟雪莹教授致欢迎词,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提升医院眼科诊疗能力,助力眼底病规范诊疗和规范患者管理。专家代表马翔教授指出,“双规范”的初心就是“双下沉”:让规范诊疗和规范患者管理理念下沉到基层,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百姓身边。谢驰教授补充道,安徽眼健康需求巨大,患者跨市就医负担重,技术资源分布不均,此次项目重在基层赋能,落实分级诊疗的内核,契合了技术下沉的紧迫性和管理下沉的必要性。蚌埠市卫生健康委王磊调研员的致辞更从政策层面托举信心,为基层眼科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王磊调研员、竟雪莹院长一同为参与此次义诊赋能指导的专家颁发“光明卫士”荣誉护照。这不仅是对专家们卓越贡献的见证,更是双方携手共筑“光明未来”的象征,它并非单一场次的终点,而是共同奔赴光明的起点!
启动仪式现场
颁发荣誉护照合影
名医专家触手可及,精准护航百姓视觉健康
义诊当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一早便挤满人群。近百名提前初筛的疑难眼底患者,满心期待着家门口的名医诊疗,渴望得到更权威的诊断。五位专家逐一细致问诊、检查,为患者给出专业诊疗建议与科普指导;跟诊医生也借此获得了专家“手把手”带教的学习契机。
患者纷纷说:“以前去大城市看病,挂号难、住宿贵,现在专家来蚌埠,检查后当场解读结果,特别细致耐心!”当地医生也表示:“跟着专家学习收获满满,盼望今后能有机会到国内顶尖医院交流深造。”
义诊现场
双规范夯实根基,全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下午的“基层赋能指导会”成为技术下沉的核心环节。在致辞环节,肖璇教授提到,“对话基层 赋能指导会”是眼底慢病双规范项目落地、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步骤。柯根杰教授强调了规范诊疗和规范患者管理的核心价值,二者合力才是眼底病患者实现长久光明的关键。
柯根杰教授在《诊疗有标,管理有方:中国基层眼底病“双规范提升强基行动”》中介绍了眼底慢病“双规范”项目的背景与规划。该项目通过针对性学术培训及致盲性眼底病管理平台的部署,推动基层实现标准化诊疗与规范化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使优质医疗资源更广泛惠及患者。李娟教授在《抗VEGF生物类似药下沉:破解基层医院“用不起、不敢用”困境》中指出,基层面临原研药“用不起”和生物类似药“不敢用”的难题。她强调,应通过系统化培训弥补认知差距,增强基层医生用药信心,促进国产生物类似药普及,最终让患者受益。
柯根杰教授作报告 李娟教授作报告
随后,活动正式进入高潮环节——赋能指导签约仪式。这一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双规范”项目从理念倡导迈向实质合作阶段,各方将凝聚专业力量与资源,共同推动优质眼底病诊疗资源真正扎根基层。
签约仪式现场
其余三位教授的分享凝聚成强大的向下赋能力量,通过针对性指导帮助基层医生突破诊疗瓶颈、拓展专业视野,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提供扎实支撑。肖璇教授在《双眼先后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救治突破》中指出,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是视网膜动脉阻塞(RAO)的高危因素,倡导“动脉溶栓 + 综合管理”模式,及时动脉溶栓可突破时间窗改善视力,并需结合控血糖、抗凝以降低复发。张秋丽教授在《高度近视眼底病诊治初探》中探讨了高度近视(HM)与病理性近视(PM)的未解之谜,强调应谨慎把握手术时机,积极推进HM与PM的全球性防控。刘丹宁教授系统解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认识与研究》,深入分析其病理机制与分型,指出治疗关键在于优化患者管理、提升治疗依从性,以实现更好疗效。
肖璇教授作报告 张秋丽教授作报告 刘丹宁教授作报告
每场发言后,现场均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多位基层医生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困惑,专家们逐一给予细致解答和实操建议,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诊疗视野与实战能力。
此外,蒋胜群教授和于燕教授带来的临床病例分享,既注重向上互动交流,又紧扣规范实践,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蒋胜群教授在《慢性视网膜疾病抗VEGF治疗新选择》中结合病例指出,部分患者因医保用药额度用尽而中断治疗,导致视力恶化。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卓初明的上市有望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物可及性,但根本解决仍需政策支持。于燕教授以《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体会》为题,指出雷珠单抗可有效治疗nAMD等疾病,并获得指南推荐。原研药价格较高,而齐鲁“安卓明”等生物类似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与原研药等效,能够提高治疗可及性。
两位教授的分享紧扣临床实际,既表明了规范化诊疗的必要性,也为基层眼底病患者长久可及的优效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蒋胜群教授作报告 于燕教授作报告
双轮驱动,共绘“强基层”光明蓝图
会议最后,高自清教授总结指出,本次“健康光明行”不止于“义诊+讲课”,而是以“公益+学术”双轮驱动,真正实现优质资源下沉与技术赋能:既让百姓就近享受国家级专家诊疗,又通过手把手带教与面对面培训,助力基层医生提升眼底病诊疗管理能力。他表示“双规范”项目将持续深入基层,推动规范诊疗扎根基层,使优质医疗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