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潍坊峡山区的太保庄街道,一股浓郁的艾草香气正弥漫在街头巷尾。这座全球首家“热敏灸小镇”通过一根根小小的艾条,不仅改善了居民健康,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5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 “智灸未来队” 实践队走进位于潍坊太保庄的 “热敏灸小镇”,实地探访这片土地上艾灸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清晨的太保庄街道,村民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活动。他们不是聚集在广场锻炼,而是在各村的艾灸指导服务室里,手持艾条,细细体会热敏灸带来的温暖舒适。在这里,热敏灸知晓率高达91%,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经常使用艾灸养生保健。这种古老的中医养生技术已经成为太保庄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间回溯到2016年初,太保庄街道党委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贫困群众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比例高达82%。健康知识匮乏、健康理念落后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面对这一现状,街道党委书记栾贵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艾灸+健康”。之所以选择艾灸,是因为它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几千年来一直被历代医家推崇。太保庄街道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热敏灸技术。热敏灸是对传统艾灸的创新与发展,其优点是发现了热敏穴位,提高了疗效。
为全面推广“太保灸”健康办法,太保庄街道探索了“四+N”推广模式。其中“四导”包括党委领导、专家指导、志愿者辅导和村干部督导。街道建立“书记抓健康”领导体系,形成三级书记共抓“大健康”格局。转变街村计生干部职能,街道计生网长变身健康网长,村级妇女主任变身健康主任。党委出资让每家每户实现“三有”——有灸具、有灸条、有教材。专家团队则定期到街道举办“健康大讲堂”,村级培训班实现街道80个村全覆盖。
经过四年多实践,太保庄街道总结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太保灸理论。2020年底,《太保灸法—常灸者说》和《热敏常灸出奇效》两本专著相继出版。这些专著系统回答了太保灸是什么、为什么灸、怎么灸、灸效如何等问题,提出了“常灸出奇效”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操作不便、穴位难选的问题,解决了时间选择、艾灸疗效的问题。健康成效数据令人印象深刻。据调查,太保庄街道76%的常灸者自感身体状况比两年前好,就诊次数减少71.8%,就诊费用降低73.6%。
小艾条真正灸出了大健康。
(岳鑫、李双、孙子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