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为寻找老年人心中的家国情怀,8月27日到30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执暮”志愿服务队,联合桐庐和睦老年公寓,为养老院中的老人开展了一场“‘帧’藏风华,‘映’暖银龄”摄影摄像活动。
一、镜头里的家国记忆
活动当天,老年公寓的走廊被志愿者装点成温馨的“摄影棚”:一面鲜红的背景布旁,印着天安门城楼的背景板格外醒目。老人们在椅子旁排起队,有的换上正式的衬衫,有的戴上珍藏的项链,互相整理着衣领,期待着镜头捕捉自己最好的模样。
82岁的爷爷颤巍巍地扶了扶领口,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他说自己年轻时总想着去北京看天安门,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今天对着这背景板拍照,也算圆了半个梦。”按下快门的瞬间,老人挺直腰板,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真的站在了长安街畔。
志愿者们不仅为老人拍摄单人照,还为护工阿姨拍摄合照。当两位护工阿姨手挽着手,相视而笑的瞬间被镜头定格,成了友情最美的纹路。护工阿姨还叮嘱志愿者们说:“小姑娘,合照麻烦印两份,我们不可能一直在一起工作,总有分别的一日。”人们终会分别,但是照片将这一刻的他们定格至永恒。
随着相机快门声在这里一层一层地响,近百位老人完成了拍摄。志愿者们将处理后打印好的照片细心装入定制相框,递到老人手中时,总能收获上扬的嘴角或湿润的眼眶。那些印着天安门的照片里,老人们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家国情怀永远鲜活。
二、相框里的温暖回响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带着一份份感动,走进老人的房间、护工的休息室和行政办公室,倾听他们对这场活动的心声。
一位老党员拉着志愿者们进他的房间,了解得知他是这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他说他特别喜欢这张照片,因为党徽拍的很清楚。他打开《盛世百岁坊》,带志愿者们翻到有他的那一页,向他们娓娓道来他的故事。
失智区的护工阿姨表示,对志愿者们的行动肯定是给予好评的,老人们的家属平时都比较忙,没空带老人们去首都北京旅游,因为志愿者们来这里给他们拍照留个纪念,他们非常开心。”
“我觉得给老年人拍照这个活动还是蛮好的,希望下次可以多开展一下这些活动。”养老院业务负责人告诉志愿者们,老年公寓一直在探索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方式,这次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用老人们熟悉的红色元素唤起共鸣,比单纯的娱乐活动更有意义。”后续负责人也给了志愿者更多活动开展方案,希望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和联系,志愿者也对负责人和养老院表示了感谢和祝福。
这些细碎的回响,让志愿者们真切感受到:一张照片,不仅是光影的定格,更是情感的纽带。
三、时光里的温情延续
夕阳西下时,志愿者们收拾器材准备离开,老人们拄着拐杖在门口送别,手里的相框在余晖中闪着光。一位爷爷拉着志愿者的手说:“我代表我们老年朋友们,也代表我个人,对你们的行为,表示万分的感谢!”
回望桐庐和睦老年公寓,墙上、桌角的照片如温暖星辰照亮银发岁月。志愿者们明白,“帧”藏的不仅是容颜,更是岁月沉淀的智慧;“映”暖的不仅是光影,更是跨越代际的温情。镜头对准老人,看到的是浓缩的历史;相框送到手中,传递的是真诚的敬意。这场公益活动虽短暂,但定格的笑容、珍藏的记忆会在时光里发酵,成为公寓最温暖的风景,志愿者也将带着这份感动前行,用行动告诉老人们:他们的岁月风华值得被温柔收藏。(茅培红,郭星晨,孙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