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号召、探寻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桐心铸魂·裕见未来”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厉祖博和负责人王尚飞的带领下踏上了兰考这片承载信仰与奋斗的土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在实地实景中叩问焦裕禄精神真谛,探寻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密码,感悟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内涵。
兰考,曾是豫东平原上“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肆虐的贫困县,上世纪60年代,当地群众饱受灾害之苦,粮食歉收、生活艰难。1962年,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面对“三害”肆虐的困境,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扎根一线:顶风沙、冒酷暑,走遍兰考120多个村庄,用脚步丈量风沙盐碱的分布,提出“贴膏药扎针”(翻淤压沙、植树固沙)等科学治沙方法;他强忍肝癌剧痛,坚持在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手种下“焦桐”,留下“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誓言;他始终心系群众,访贫问苦、救灾济困,用“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赤诚,在兰考大地上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1964年焦裕禄病逝后,兰考人民赓续他的奋斗足迹,一代代接力治沙治水,让昔日的“不毛之地”逐渐变成绿洲,他的精神也成为兰考最鲜明的精神坐标。此次活动,正是以焦裕禄精神为纽带,重走治沙路,搭建历史与青春的对话桥梁,见证精神在兰考的当代传承,明确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中代代相传。
裕见·精神的传承——百姓谁不爱好官
为深入了解和学习焦裕禄精神,实践团首先参观了焦裕禄纪念园,通过焦书记旧物、图片、影像等诸多展品,重温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治盐碱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兰考县展览馆。在馆内,一位热心的党员爷爷主动为团队成员进行讲解。通过参观和交流,队员们了解了数十年来兰考的巨大变迁,深刻体会了“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奋斗精神。
最后,实践团抵达焦桐广场。焦书记亲手种下的泡桐树如今巍然屹立,成为永恒的象征。
沙痕·奋斗的印记——在变迁中感悟坚守
恰逢七一建党节之际,团队成员有幸旁听了张庄村党员大会,与部分老党员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并采访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申学风书记,聆听与记录张庄村脱贫攻坚路上的真实故事和宝贵经验。
谈及产业发展,申书记指出,奥吉特公司的入驻堪称关键转折点,60 个标准化智能恒温菇房拔地而起,解决了 160 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其中多数是留守妇女。此外,村里还大力发展南美对虾、蛋鸡、肉牛等养殖,通过多方协调,引入先进养殖技术与管理经验。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张庄村还积极谋划旅游业,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与自然资源,建成四面红旗纪念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等景点,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短短几年间,村里农家乐从无到有,现已发展至 33 家,年接待游客量达 15 万人次左右。他的讲述,展现了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延续——是扎根土地的坚守,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当。
与此同时,实践团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向群众宣传资助政策、科普口腔知识。
张庄行的第二天,实践团与河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暑期实践团、由河南思政名师组成的研修团队“惠风队”一同走进四面红旗纪念馆、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和黄河湾风景区,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重温兰考干部群众治沙的伟大历史。
接着,三支团队前往食用菌生产基地、净菜加工厂等产业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张庄村“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实干热情,见证张庄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极践行“为民造福”宗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多元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增收致富需求的创新发展路径。
兰寻·精神的接力——在实践中践行使命
“兄弟生来白,队伍排两排......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谜底吗?”实践团来到杞县支教点,通过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展了口腔知识、焦裕禄精神、资助政策等系列宣讲。团队成员通过牙齿牙刷模具、视频动画等方式向孩子们重点讲解了牙齿结构、常见牙齿疾病、儿童口腔护理的知识,让孩子们直观了解护牙要点,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为口腔健康打下基础。
同时,实践团还与孩子们进行游戏互动,开展特色手工课程,并发放河大明信片、儿童,水杯、卡通贴画、手工折纸、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单等精美礼物。实践团带去知识,更去温暖。那些温暖的瞬间,成为青春践行的生动注脚。
当天下午,实践团走进惠德颐养苑,开展慰问活动。实践团举办了口腔健康宣讲,教老人正确刷牙、护理口腔,用专业知识守护晚年健康;防诈骗知识的分享,为晚年生活更添一份保障。
与此同时,队员们陪老人唱歌、聊天,并为老人们拍摄了单人照片并打印下来,作为送给老人的礼物。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在养老院遇到了焦裕禄的邻居——高奶奶,六十年代的河南大学“老学长”——李书民。
通过与颐养苑院长和院内数位党员老人交谈,实践团了解到更多关于焦书记的故事,那些真实的过往,让“无私奉献”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词汇,而是成为当代青年可触可感的精神指引。
焦忆·初心的回响——在足迹中读懂担当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精心拍摄真人短剧《与禄同行,裕见未来》,通过时空交错的摄影手法,向焦书记展现今日的繁华兰考;团队成员还制作了纪录片《不朽的焦裕禄:从风沙中走来的精神力量》,旨在向广大公众宣传焦裕禄精神。
同时,实践团创建团队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多篇作品以宣传焦裕禄精神,让更多群众了解焦裕禄精神,努力扩大其影响和新时代意义,目前总和浏览量已达十余万,成效显著。实践团还在微博平台上发起#我为焦裕禄精神代言#挑战赛:设计“裕禄金句配音”“焦裕禄的故事我来讲”等互动内容。
在支教过程中,实践团通过与学校老师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个别困难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助梦成长。
此次为期四天的兰考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实践中,参与者们深入焦桐树下感悟精神传承,走进田间地头见证发展变迁,在与兰考干部群众的交流互动中,真切触摸到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奋斗力量与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活动不仅让参与者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搭建起连接理论与实践、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四天兰考行,从寻根历史到践行担当,从感悟振兴到传递温暖,“桐心铸魂·裕见未来”团队成员在焦裕禄精神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供稿人:贾硕 王尚飞 杨心怡 孔妍 常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