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春与乡野的双向奔赴:一场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实践与人文回响

2025-08-29 20:00:55   来源:财讯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与指引下,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沃土知行·乡野新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茶文化村的土地,在青山茶香间探寻产业与文化融合的脉动,用心感知中国乡村最真实的温度,以青春脚步丈量乡野,以切实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年答卷。

田野之间,我们目睹茶叶摇曳的盎然生机,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见证乡村文化在坚守与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青年的步履与厚土相遇,乡野的故事与笔墨交织,一场围绕产业、文化与心灵的实践正在徐徐展开。

扇舞乡情·手绘折扇

折扇,历来不仅是消夏纳凉之物,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独特符号。白纸素扇之上,曾承载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也寄托着一方乡民最朴素的感情。

团队成员奔赴天津市宁河区冯台村,策划开展“扇舞乡情·手绘折扇”文化实践活动。孩子们以画笔为媒,勾勒出心中的田园与未来。一柄柄手绘折扇,不仅是艺术与想象的生发,更是乡情传递的独特纽带,映照出乡土文化的温度与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场美育实践,更是一次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青年与儿童共执画笔,同绘乡情,传统器物在创意中焕新,乡村记忆得以延续传播。每一柄素扇,都是文化自信的青春注脚,也是“沃土知行”留下的深刻印记。

茶香寻踪·农事体验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颗茶树活了一村文化。团队深入江宁黄龙岘茶文化村,探寻茶香踪迹,从茶文化馆的深厚积淀,到千亩茶园的劳动体验,团队成员全方位感知这一方茶香背后的发展脉络。

在茶文化馆,队员们系统学习当地茶文化的历史沿革、制茶工艺及茶艺创新,透过图文与实物,读懂茶背后的文化积淀与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成就。深入茶园后,队员们在茶农的指导下,俯身学习采摘技巧、辨识茶叶老嫩,体味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每一片茶叶都教会大家理解“振兴”二字背后的重量。

实践团随后走访黄龙大茶馆,在氤氲茶香中品鉴当地特色茶品,与茶艺师深入交流,从干茶形态、汤色、香气与回甘,品读每一叶茶背后的风土人情。氤氲茶香中的故事,比教科书更鲜活;田埂上的乡音与见闻,比音乐更动人。

乡音乡情·街头寻访

为倾听乡村振兴中的多元声音,团队走上黄龙岘的街头巷尾,与游客、商户、村民展开对话。

游客们分享了对茶乡风光与服务体验的真实感受,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评价与建议;团队成员还走进多家特色商铺,深入了解当地特色产品,除了核心的茶叶产品以外,非遗绿豆糕等传统茶点也是当地一大特色。从绿豆糕的传统手艺中,成员们不断感知乡村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活力与潜力。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与当地村民王大哥的交流。王大哥身患慢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在邻里帮助下,他以竹艺匠心自立谋生,用双手创造新生活。他的爱心摊位不仅售卖商品,更传递着乡村社区的温度与善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队员们看到乡村振兴中“人”的力量与情感联结

新农力量·故事汇

团队与村内老党员、南京市金牌调解员胡主任展开深入对谈。胡主任讲述了黄龙岘从“穷山恶水”到“茶旅融合”的蜕变历程,并重点分享了多位返乡青年的创业故事。

胡主任特别提到一位叫小杨的大学生。小杨返乡后先后创办羊场和面包坊,借助网络和自媒体的力量,其产品热销全国,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青年兴则乡村兴”的时代命题。胡主任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尤其需要眼界开阔、敢闯敢干的年轻人。农村是实干成长的舞台,从基层走出的人,最懂民生,也最具韧性。

返乡青年的背包里,装着技术,也装着梦想。在这场动人的时代叙事中,青年赋予乡村“变”的力量,乡村也铺就青年创业的道路,包容的态度、主动的姿态,成就了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这些“新农人”的回归与奋斗,不仅改变了黄龙岘的产业面貌,更重塑了乡村的精神风貌。他们用知识、技术与新思维激活乡土,实现自我与乡村的共同成长。

这个夏天,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沃土知行·乡野新生”实践团深入乡村基层,实地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模式。从冯台村的素扇绘情到黄龙岘的茶香弥漫,从街头访谈的多元声音到新农人的奋斗篇章,我们见证了一片土地因文化赋能、产业创新与人的回归而焕发的全新生命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青年返乡、文化传承、社区互助、产业创新——这些鲜活的实践,正在重新定义乡土中国的未来。我们也更加坚信,乡村不仅是回望乡愁的故土,更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施展抱负的舞台。

实践团虽暂别黄龙岘,但思考未止、行动待续。我们将带着这份乡野深处的温度与力量,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行动,为中国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脚下有泥土,笔下有真情,肩上有担当。“沃土知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