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在“永不忘”的呐喊中书写新答卷

2025-08-29 18:43:57   来源:财讯网

2025年九三阅兵集训场上,“先辈的精神,你们忘没忘?”“永不忘!”的声浪穿透时空。这跨越时代的强音,对新时代年轻干部而言,既是历史的叩问,更是精神的召唤。“永不忘”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深沉思考、精神的主动赓续、使命的自觉担当。

求知若渴的姿态读懂“永不忘的底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这胜利的背后,是一代青年的热血与担当:20岁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的王二小、22岁壮烈殉国的杨靖宇……这些年轻生命用信仰浇灌出民族的新生。今天的年轻干部应当明白,“永不忘”从不是简单的历史复读,而是要在历史的褶皱里俯身叩问——那些被炮火灼烧的土地为何能长出新绿?那些年轻的生命为何甘愿用热血浇灌黎明?要从历史的肌理中探寻答案——老墙斑驳的弹痕里藏着不屈的密码,老兵眼角的泪光中闪烁着精神的火种。青年人要主动走进党史馆、抗战纪念馆,触摸文物里的温度,感受先烈滚烫的初心;要读原著、学原文,从《论持久战》的思想光芒中汲取智慧。唯有如此,“永不忘”才不会沦为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石。

以“百折不挠”的定力传承“永不忘”的基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对抗战精神的精辟概括,揭示了一个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精神密码。在高温酷暑的阅兵训练场,官兵们汗透衣衫却纹丝不动,用钢铁意志诠释着精神密码的现实演绎。基层工作同样需要这种淬火成钢的定力,面对群众工作的“千丝万缕”,不妨想想赵一曼面对酷刑时的坚贞;碰到改革攻坚的“娄山关”,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火炬依然明亮。当我们把抗战精神内化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定力,外化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永不忘”的呼号就转化为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以“挺膺担当”的自觉续写“永不忘”的新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这一嘱托,为青年一代指明了方向。从“两弹一星”元勋均30余岁的科研团队,到脱贫攻坚一线80后、90后的驻村干部,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用行动证明: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新的历史。今天的训练场上,智能系统正在重塑训练模式——北斗定位精确到厘米,数据包解析动作细节,这种创新启示我们:传承精神不等于简单复制,而是要用时代语言续写华章。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要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在科技创新前沿,要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在基层治理实践中,要当好“贴心人”、架起“连心桥”。要把使命写在每一件小事中——一次耐心的政策讲解、一场扎实的调研走访、一项难题的创新破解,都是在为“永不忘”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永不忘”的誓言在时光中激荡回响。让我们以历史的清醒校准坐标,以精神的火种照亮征程,以创新的实践开拓未来。当青春脉搏与历史共鸣,当奋斗姿态与使命同频,这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对时代最美的献礼!

(组织部 李小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