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柳湖清波映匠心,生态修复绘未来 —2025年《柳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讲解及实践》课程圆满收官

2025-08-29 11:16:09   来源:中华网

近日,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主办的《柳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讲解及实践》课程在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柳湖之畔圆满收官。这是一场为期八周的沉浸式生态课堂,吸引了50余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员参与。课程以“从水体到课堂,从理论到修复”为理念,通过“肩并肩”实操,带领学员探寻传统治湖智慧与现代环境工程技术的融合之道。

课程围绕湖泊生态认知、植被恢复与垃圾清理三大核心板块展开。生态认知:学员沿湖踏勘,系统学习20余种水生植物的辨识要领——从芦苇的披针形叶片到睡莲的盾形浮叶,从狐尾藻的轮生分枝到水鳖的卵状浮叶,细节处见真章。植被恢复:学员亲手扦插千屈菜、梭鱼草、黄菖蒲等挺水植物,利用可降解椰纤毯固定底泥;同步播撒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种子,构建“水下森林”。 垃圾清理:沿湖设置四色分类浮桶,学员分组划桨打捞,两小时内共清理塑料袋、泡沫盒、金属罐、玻璃瓶等漂浮垃圾37.5 kg,分类回收率达97%。

课堂亮点是将环境科学与手工创意结合。学员利用清理出的可回收塑料,现场制作“再生塑料浮岛”,用3D打印卡扣将瓶体拼成六边形模块,上覆椰壳纤维与轻质壤土,移栽鸢尾与铜钱草,既净化水质又美化岸线。另有团队把枯枝落叶与生物炭混合,手捏“柳湖生态砖”,用于铺设沿湖透水步道,实现“废物再生—景观再造”的闭环体验。

宏德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林浩锐记录道:“我们用流变仪测得枯枝-生物炭-菌渣最佳成型含水率为38 %,此时‘生态砖’抗压强度可达1.8 MPa,兼顾透水性与耐久性;而塑料浮岛若选用浅绿半透明PET瓶,阳光透射率≈65 %,可促进沉水植物光合效率提升12 %。”

同专业学生张昌昊分享:“最难的是平衡美学与功能——浮岛植物既要耐污,又得兼顾四季色相。我们最终采用‘春鸢尾—夏梭鱼草—秋再力花—冬常绿鸢尾’的错季配置,让柳湖一年四景皆有看点。”

课程导师李茜、张婷婷表示:“环境治理不是‘打捞垃圾、种几棵草’的简单动作,而是需要精准监测、工程设计与美学表达的复合技艺。看到学员能用浊度仪数据反向调整植物种植密度,还能把废弃塑料做成景观浮岛,这就是课程的价值——让化学工程回归山水,让书本方程化作指尖的泥土与浪花。”

当现代环境科技照进一方湖水,当生态修复成为可触可感的现场教学,《柳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讲解及实践》课程以最踏实的躬身实践,在昌平柳湖播撒下绿色永续的种子。这些从湖畔走出的学员,正成为连接传统治水智慧与未来可持续水环境的新“湖匠”。(林浩锐、张昌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