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成都华微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大规模研发投入夯实未来发展根基

2025-08-28 22:09:51   来源:财讯网

8月28日晚间,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709.SH,以下简称“成都华微”)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6.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2.05万元,同比下降51.26%;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报告期内,成都华微持续深化“自主创新、高端突破”的核心战略,在复杂多变的半导体竞争行业环境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技术实力。

作为国家“909”工程骨干企业和首批认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都华微持续深耕特种集成电路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高速高精度数据转换芯片(ADC/DAC)、微控制器(MCU)三大核心产品,构建起覆盖数字与模拟集成电路的全谱系解决方案。

在尖端技术领域,成都华微取得了显著成果。报告期内,公司28nm工艺的奇衍系列FPGA实现了7000万门级逻辑规模;集成14位3.2Gsps高速ADC的HWDSF射频直采芯片、32位480MHz主频的HWD32H757多核MCU等产品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12日成都华微公告发布全新32位RISC-V超低功耗MCU后,26日首次在深圳国际电子展上亮相该产品。该产品凭借超低功耗设计以及高效率高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超轻量化场景,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AI眼镜、物联网设备、脑机接口等。

此外,报告期内成都华微首款4通道12位16GSPS射频直采ADC芯片(HWD12B16GA4)成功实现量产,标志着我国在国产超高速数据转换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资料显示,2025年公司发布的全球首款4通道12位16GSPS射频直采ADC芯片(HWD12B16GA4),单通道采样率高达每秒160亿次,输入带宽突破10GHz,噪声谱密度低至-154dBFs/Hz,无杂散动态范围超60dB。这一性能不仅实现对国际巨头ADI和TI同级别产品的反超,更填补了国内12位16GSPS以上超高速ADC的技术空白。尤为关键的是,该产品从芯片设计、工艺流片到封装测试均由国内产业链完成,核心技术已布局全球专利,彻底规避了《瓦森纳协议》的出口限制,为我国国防、航天等敏感领域提供了安全根基。

研发重投入驱动技术护城河

从半年报数据可以看出,成都华微上半年营业收入虽实现同比增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出现一定下滑。深入分析原因,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是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华微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28.27%,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同时公司持续重视人才储备,强化研发管理团队薪酬,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团队规模扩大至401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达41%,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半。得益于研发领域的高额投入,成都华微的核心技术团队在FPGA架构设计、高速ADC校正算法、智能SoC异构集成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华微共拥有发明专利12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238项,软件著作权44项。

与此同时,成都华微前沿技术布局加速推进。公司28nm工艺的2.5亿门级FPGA进入工程验证阶段;10位128GSPS超高速ADC/DAC芯片完成流片,采样速率与国际头部企业持平;面向5G通信的零中频射频收发机HWD9361进入量产准备,填补了国产化空白;智能异构SoC芯片实现16TOPS算力,并在无人机、机器人等场景落地验证等等。

虽然上述这种高强度研发投入短期内影响了成都华微的利润表现,但却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必然选择。随着后续高速高精度ADC、RISC-V架构低功耗MCU等项目的产业化顺利推进,企业的技术红利将逐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市场策略积极进取

面对特种行业周期性波动,成都华微主动采取进取型市场策略。公司一方面通过技术团队深度嵌入客户研发流程,为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头部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部分成熟产品实施阶段性价格调整,以扩大市场渗透率。成都华微这一策略虽对短期公司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但成功推动了产品在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等高增长领域的应用份额扩大。这种以技术换市场的策略,正在为成都华微构建更为稳固的客户生态体系。

行业共性挑战下的韧性成长

增收不增利现象实为当前半导体行业的共同挑战。据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集成电路板块企业普遍面临库存调整压力,多家同行业上市公司出现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背离的情况,如芯原股份、卓胜微等等。相较而言,成都华微在逆势中保持营收稳健增长,核心产品国产化替代率持续提升,展现出特殊行业企业的抗周期能力。公司的逻辑芯片在国内FPGA市场份额稳步扩大,高精度ADC在工业测量领域实现批量应用,这些进展凸显了企业深厚的技术储备。尤为可贵的是,在行业去库存周期中,成都华微研发投入强度仍保持行业第一梯队,这种战略定力为后续市场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锚定技术创新核心,蓄势以待发展新周期

纵观上半年业绩表现,成都华微的“增收不增利”本质上是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战略性蓄力。随着国家在高端芯片领域政策支持加码,以及5G通信、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基建需求释放,公司前期重点投入的高端芯片产品,将有望打开数倍级市场空间。短期的利润波动恰似长跑中的呼吸调整,随着后续成都华微的研发费用投入转化为产业化成果,公司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增长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