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寻黔地红魂印记・传八秩工大薪火:合工大实践团赴剑河践行青春使命

2025-08-28 21:16:43   来源:财讯网

七月的剑河,山风拂过,漫开知识传递的热情,也回荡着红色记忆的余韵。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八秩黔行 校史薪火”剑河支教实践团带着支教育人的热忱与探寻校史的责任走进剑河县,用科技课堂点亮童真、用红色足迹丈量历史、用共绘长卷连接校史、用非遗探访对话传承、用地质探索叩问时光,让青春的汗水与欢笑,深印在黔东南的土地上。

科技筑梦:遥控小车里的信号奥秘

7月14日,团队成员化身成为支教老师怀揣着合工大 “厚德、笃学、崇实、尚德” 的校训精神,开展遥控小车拼装实践活动。这堂科技课的背后,是团队成员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图 1 图为学生们拿着做好的小车和团队成员们合影 张博乔摄

红色溯源:烈士陵园中的精神传承

青山肃穆,英魂长存。从抗战时期为国家培育工业栋梁,到新时代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红色基因早已成为砥砺奋进的精神底色,在岁月传承中持续焕发力量。7月21日,实践团联合当地老年大学,在前剑河县教育局局长王槐奎的带领下赴烈士陵园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图 2 图为王局长为团队成员和学生们讲解红色故事 张博乔摄

地质寻踪:八秩风华与“金钉子”的时空共鸣

7月20日,实践团走进八郎古生物化石陈列馆与“金钉子”地质遗迹现场。陈列馆内,刘锋老师生动讲解古生物,回溯5.2亿年前寒武纪生命故事。还提及受恩师赵元龙教授影响,自己从普通村民成长为“乡土专家”,耗时20余年将民房改造成陈列馆的经历。在“金钉子”遗迹处,成员们触摸岩层感受地球演化痕迹,领悟化石保护的意义,更体会到科研工作者扎根探索的精神与工大校训相通,让工大办学精神在地质探索中得到呼应。

图 3 图为刘锋老师为成员们讲解八郎古生物化石 张博乔摄

以笔为翼:明信片里的合工大印象

7月21日,实践团开设“工大校史”主题课堂。成员们讲述学校1945年建校初心,介绍斛兵塘(源自曹操屯兵传说,现见证学子晨读)、图书馆(藏八十载师生科研手稿与奋斗足迹)等地标故事。孩子们则在明信片上勾勒心中的合工大,或画图书馆,或绘斛兵塘游鱼、飞鸟,以画笔解读工大“八秩风华”,传递校史温暖。

图 4图为学生们举着画好的明信片和团队成员们合影 张博乔摄

共绘校徽:色彩里的薪火约定

实践内容接近尾声,一堂“共绘合工大校徽”课,成为校史传承的温馨注脚。团队成员们指着校徽,向孩子们深情讲述,工大校徽,主体是学校主教楼剪影,它见证合工大的岁月变迁,代表工科院校的严谨厚重,也象征知识殿堂的巍峨。下方“1945”,是学校诞生年份,自那时起,工大就肩负为国家育工业人才的使命。外围圆环凝聚力量,“合肥工业大学”是前辈奋斗擦亮的名片,八十余载,以知识为舟,载学子在工业报国浪潮勇进。孩子们拿起画笔,用绚丽色彩为校徽 “添彩”,笔触稚嫩却饱含深情。当大家举着共同完成的校徽合影时,画面里定格的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份约定——工大的薪火,将在孩子们心中继续传递。

图 5图为学生们举着画好的校徽开心合影 张博乔摄

从科技课里涌动的科创基因,到红色研学中迸发的精神共鸣;从明信片上勾勒的校史地标,到共绘校徽时许下的薪火约定,工大“八秩黔行·校史薪火”剑河支教实践团,正以最生动的模样诠释:校史从不是冰冷陈列的文字,而是可触摸的温度、能传递的力量。这段剑河之旅,让工大八十载办学精神,在孩子们心底悄然埋下一颗种子——待未来某刻,它定会生根发芽,长成薪火相传的崭新力量,续写与家国同行的故事。

文字:宋小晴、张岩峰

摄影:张博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