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江苏二师范美院学子走进石湫街道社东社区开展“以美润心、美美与共”暑期社会实践

2025-08-28 17:26:28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实践团队与社东社区关工委携手开展“以美润心、美美与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紧紧围绕“艺绘社区·共探自然之美”“艺润邻里·同启美育课堂”“艺传温情·齐展艺术成果”三大核心主题,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艺绘社区·共探自然之美

在我院指导老师和当地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开启了一场人文与自然相融的国画写生之旅。清晨,队员们走入田间,观稻浪,听农耕故事,学习自然观察与农耕文化知识。午后,他们移步石拱桥,合影留念。黄昏时分,队伍走进魏氏宗祠,在木雕飞檐与暮色氛围中创作……整个过程,队员们秉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不仅写景,更捕捉自然与人文的精气神。实践活动开始前,团队成员精心试讲课程,整理物资,为三下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艺润邻里·同启美育课

启航!“以美润心”暑期夏令营在社东社区温情开营

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我院“以美润心、美美与共”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社东社区关工委在石湫街道社东社区活动中心,正式启动2025暑期夏令营,以“美育+心理”为核心,开启为期五天的基层服务之旅。当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孙仕荣对实践团队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志愿者需充分发挥美术师范专业优势,创新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手工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美育浸润中滋养心灵,同时务必将安全放在首位,以“爱心浇灌成长,以责任守护童真”。实践团队负责人莫静雯承诺夏令营活动将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与表达通道,实践“以美润心、美美与共”的育人理念。

“艺润邻里·同启美育课堂”系列课程同步上线。课堂上,队长莫静雯有序引导志愿者们进行自我介绍,明确班级规章与安全事项,并通过“你好!我的新朋友!”小手掌破冰游戏,快速拉近与社区儿童的距离,现场笑声阵阵,温情满满。

夏令营第一课,志愿者杨姝婷带来“帧动心语·好朋友动起来”动画工艺课,从动画发展史与“视觉暂留”原理切入,通过互动演示揭开动画创作奥秘。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用卡纸、细绳制作“幻盘”。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将静态图案随“幻盘”旋转变为动态影像,让学生们在动手动脑中提升观察力与创造力,激发孩子们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兴趣。

下午,志愿者时明涛将南京非遗戏剧脸谱艺术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设“脸谱绘心·情绪解码之旅”课程。志愿者讲解传统脸谱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学生们利用空白脸谱模板、水彩笔、油画棒等材料,大胆地将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性格特点,转化为脸谱上的色彩与图案。

育润心!三大艺术课程点亮社区儿童成长路

实践团持续推进“艺润邻里·同启美育课堂”第二日课程,围绕“美育与心理双核心”开展热缩艺术、粘土艺术、石头绘画三大特色课程,以多元艺术形式融合生命教育、社区情怀与心理疗愈。“种蕴共生·大地疗愈拼图”热缩艺术课上,志愿者韩文静以中国五大气候区特色种子为载体—沙漠梭梭树象征坚韧、高原雪莲代表勇敢,深入浅出讲解种子特性与性格优势的关联。志愿者引导孩子以此为题材,结合热缩纸工艺完成“专属种子”并共同拼贴成“巨型共生之树”,课程强调个体成长与群体共生的价值认知。

随后,志愿者李笑笑开展“轻泥筑梦·捏出温暖社区”粘土DIY艺术课堂。课程以“理想社区”为主题,融合苏少版教材中的陶艺技法,先引导孩子们观察社区、联想理想家园样貌,再通过“陶艺技法微课堂”教授泥板成型、泥条盘筑等基础技能,完成泥塑模型,促使孩子在动手中表达对社区的情感想象。

当日下午,“石语疗愈·心灵减负计划”石头绘画课温情开课。志愿者相佳怡将普通鹅卵石转化为“情绪容器”,通过闭眼触摸石头、运用丙烯颜料尽情描绘等环节,将内心的情绪或梦想转化为可触摸的色彩,帮助孩子们通过艺术表达情绪,建立与自然物的情感连接。

非遗与艺术碰撞!多形式美育课程赋能青少年成长

第三日,实践团在社东社区持续开展蜡染非遗体验、书法与自然、综合材料创作三大特色课程,将非遗传承、传统文化与心理情绪教育深度融合。上午,“蜡染密码·情绪流动实验”课程如期开展。志愿者以中国传统蜡染技艺为核心,为孩子们讲解“蜡水分离”原理,示范蜡笔、水彩工具使用方法,并结合课本印花布纹样,阐释色彩碰撞与情绪表达的关联。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在水彩纸上用蜡笔勾勒图案,再刷涂颜料,直观感受蜡的阻隔与色彩渗透形成的独特纹理,在创作中体验情绪的“流动”与“沉淀”。这堂趣味非遗课使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到传统技艺之美与自我情绪调节。

同日,“落叶为笺·书法与自然”课程从上午持续至下午。志愿者讲解了书法字体演变知识并现场示范,随后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公园,挑选落叶、枯枝、花瓣等自然素材。回到创作区后,孩子们将自然素材与书法临摹、创意拼贴相结合,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完成作品。课程尾声,孩子们的作品被装裱陈列,大家分享创作心得时,纷纷表达对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的新感悟。

下午,“硬板筑心·情绪自画像”综合材料课程接续进行。志愿者首先引导孩子们了解毕加索等大师的抽象绘画风格,解析如何使用线条、形状、色彩传递内在情感;随后,孩子们利用硬纸板、废报纸、纸巾等材料,通过剪切、拼贴、堆叠手法,在白乳胶基底上构建“情绪肖像”,将内在情绪转化为可视艺术语言。这些充满张力的作品,既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内心世界,更期望他们通过接纳、表达自己的情绪,实现“硬板筑心”的疗愈目标。

传统工艺进校园!版画与纸浆艺术开启美育新体验

第四日,我院“以美润心、美美与共”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社东社区持续深化“艺润邻里”主题,开设版画工艺与纸浆艺术两大课程,以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艺术形式,为社区青少年搭建“触摸艺术、释放自我”的平台,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上午,志愿者沈可妍带来“版刻心声·压力雕刻工坊”版画课程。她详细介绍了版画的起源、发展及基本种类;随后,通过现场演示吹塑纸版画制作全过程—从勾勒图案、细致刻制,到涂抹水彩或丙烯颜料,再覆纸轻压,让孩子们体验从构图、刻板到上色印刷等创作环节,在专注与耐心的训练中达成压力释放与创造性表达。

当日下午,志愿者薛贝贝开设“纸浆心塑·压力重塑计划”纸浆艺术课。课堂伊始,孩子们通过撕废纸制作纸浆,在动手过程中放松身心;接着,学会用丙烯色彩表达当下的心情;最后,用塑料勺取湿润纸浆,在纸板底板上自由捏塑造型,并为作品赋予独特名字。课程在传授传统与当代工艺技能的同时,有意将“触觉体验+ 专注创作”作为孩子们心理健康的调节手段。

艺传温情·齐展艺术成果

成果绽放!“以美润心”暑期夏令营圆满落幕

7月5日,美术学院“以美润心、美美与共”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社区关工委在石湫街道社东社区活动中心成功举办了暑期夏令营创作成果展,为为期五天的基层美育服务画上圆满句号。此次成果展集中呈现了夏令营期间孩子们的所有创作—从开营首日的探索动画“幻盘”、南京非遗戏剧脸谱,到后续的热缩种子拼贴画、粘土“理想社区”模型、疗愈石头绘画,再到非遗蜡染技艺、落叶书法拼贴、趣味硬板自画像,以及吹塑纸版画、纸浆艺术十大课程,三百余件充满童真与创意的作品在展示区错落陈列,构成一幅融合传统文化、自然之美与心灵表达的艺术长卷。

展示现场,夏令营的孩子们化身“小小讲解员”,热情地带领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参观作品。孩子们生动讲解着每件作品的制作过程与背后巧思,互动中充满童趣与成就感。老师、家长们驻足欣赏,用手机记录孩子的作品与讲解瞬间。现场互动热烈,家长与关工委工作人员对活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综合性成果展示既是对实践团自然写生与五日美育教学实践的收官,也是对“以美润心、美美与共”理念的生动呈现:孩子们通过亲手创作完成了从技法学习到情绪表达、从个体体验到社区参与的成长闭环。

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社区,开展“行走的美育课堂”。团队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核心,将趣味课堂、材料实验、非遗传统与工艺教学相结合,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拓展艺术语言、提升情绪调节与心灵力量。实践团“以美育赋能基层、以心理关怀润泽心灵”,探索“美术启蒙+心理疗愈”的新路径。未来,美术学院实践团队将持续深入南京12个社区,构建“校地联动、美育共生”的可持续机制,用艺术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与社区和谐,让“以美润心、美美与共”的理念落地生根,“艺术之花”绽放在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团队成员名单】 莫静雯、杨姝婷、周雨、李笑笑、韩文静、党阿文、沈可妍、相佳怡、

薛贝贝、时明涛、姜呈健

【指 导 老 师】 孙仕荣、孙妮娜、白丽、纪炫羽

【撰  稿  人】 李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