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题影展上,《农奴》的黑白影像与《看不见的顶峰》的壮丽画面交相辉映,这场名为“光影足迹·雪域华章”的影览,用十部电影串起西藏一甲子的峥嵘岁月,映照出西藏人民从挺直脊梁到迈向幸福的心路历程。光影流转,雪域高原回荡着同一个心声—“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
光影60载,是一部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跨越史。当《农奴》中强巴砸碎枷锁的镜头闪过,老一代西藏人眼中就会泛起泪光,一幅幅黑暗的旧西藏图景仍在他们心中浮现:百万农奴命如草芥,被三大领主视为“会说话的牲口”,更有那骇人听闻的人皮唐卡和阿姐鼓……自治区成立后,西藏从万恶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和医疗体系。鱼水恩情早已融入血脉,在林芝嘎拉村的团结广场上,农牧民用一曲《颂歌献给党》唱出坚定信念:“追随伟大中国共产党,迈向幸福安乐的美好生活”。在昌都市八宿县,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风电项目投入运行,藏族工程师为每台风机配备“私人医生”监测系统,当叶片在离天最近的地方转动,高原人民更读懂了何为共产党人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雪域高原注入磅礴动能。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是西藏发展的行动纲领,两项超级工程在青藏高原同时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总投资1.2万亿元水电工程采用“水风光蓄一体化”模式,建成后年发电量相当于上海、深圳两座超大城市用电总和;新藏铁路有限公司以950亿元注册资本启动“最难天路”建设,将填补西藏西部铁路空白。在西藏腾飞的背后处处彰显党中央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心。
高原发展的脉动,跳动着民族团结的强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在西藏大地随处可见。当东莞日报、拉萨发布等十余家媒体同步直播嘎拉村文艺演出时,线上十万人共赏《香巴拉》《幸福工布》的悠扬旋律;在日喀则援藏医院里,汉族医生用流利的藏语问诊;在阿里光伏电站,藏族技术员指导新来的汉族同事如何适应高原环境;在海拔4840米的纳木湖镇派出所,处处可见人民警察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身影;种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
未来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随着557个亿元级项目同时推进,西藏经济增速跃居全国首位。当雅江水电站的涡轮开始旋转,输出的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西藏作为国家清洁能源“心脏”的崛起信号;当新藏铁路穿越无人区,钢轨连接的不仅是新疆的矿产与西藏的藏药,更是中国西部与南亚次大陆的经济走廊,这片曾因天堑阻隔的土地,将悄然蜕变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的战略新支点。
风雨征程60载,雪域高原的每一次脉动都与祖国大地同频共振,高原的雪峰都是见证者,见证着西藏人民心向党的如磐信念,见证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时代华章,新一代西藏青年正在绿色能源、生态保护、数字经济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土地上,正以西藏沧桑巨变画轴为笺,奋力书写那对党最深沉的感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