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这片承载着千年客家文脉的红土地上,一场以青年力量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实践正悄然发生。2025年8月17日,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汀’航新程,乡村振兴人才‘雁归来’”暑期实践队赴长汀开展社会调研,通过深度对话返乡青年、实地走访创业基地,揭示了数字化手段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长汀样本”。
一、多元调研:触摸返乡青年的创业脉搏
实践队以“青年+数字+文化”为核心视角,深入长汀县12个重点调研点位,涵盖红色景区、非遗工坊、生态农业基地等。通过问卷发放、深度访谈和数据采集,团队累计回收有效问卷300余份,访谈视频200余分钟,系统梳理了返乡青年在文旅数字化、非遗电商、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实践现状。
在“那家”餐饮店,夫妻店主坦言返乡创业的初衷是“兼顾家庭与机遇”,虽面临客源分散、收益未达预期的挑战,仍坚持将客家元素融入用餐环境,以产品质量和文化温度赢得口碑;在众艺馆,手工艺人通过陶艺、易扣纸等体验项目,打造“静心感受文化”的空间,却因租金上涨、政策支持不足而步履维艰;而掌上汀州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郭鸿舟则依托“线上商城+直播带货+文旅导流”模式,为农产品销售和文化传播打开新通道。
二、数字赋能:技术激活传统文化新活力
返乡青年正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郭鸿舟团队开发的“汀州古城数字导览系统”将AR技术与历史故事结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那家”店铺通过短视频推广,使线上订单占比达40%;众艺馆通过直播授课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数字化手段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受众。
然而,青年创业仍面临三大痛点:技术赋能不足、政策衔接不畅、资源整合困难。许多创业者呼吁政府提供更精准的扶持,如创业基金、孵化中心、租金补贴和专业指导,以缓解资金压力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政策与挑战:平衡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
长汀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众艺馆店长指出,文化街缺乏专项政策支持,手艺人因租金上涨被迫迁离,餐饮店铺涌入稀释了手作氛围。如何优化创业环境、精准对接青年需求,成为长汀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
文化馆工作人员郭鸿舟认为,返乡青年是“守正”与“创新”的转译者,需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帮助他们突破瓶颈。例如,建立青年数字创业基金、打造县域直播孵化中心、推动非遗与电商深度融合等。
四、青春力量:实践成果与长效赋能
实践队绘制了长汀青年数字化能力雷达图,提出10项针对性建议,并计划通过“数字汀州”平台持续推广创业故事与文化资源,协助孵化“红色文旅数字体验”“非遗电商”示范项目。项目负责人林凯欣表示:“我们愿为返乡青年的奋斗之路添砖加瓦,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长汀的探索证明,青年回归不仅是人才回流,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赢之举。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千年汀州正以青春动能焕发新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长汀经验”。(文/黄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