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燎原红色实践队的8名成员,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车,他们的目的地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铁翼凌云,航空烈士的历史印记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位于紫金山北麓,是中国唯一全面展示抗战时期航空烈士事迹的专题馆。实践队员入馆后,即被广场中央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吸引。纪念碑呈三角形,象征飞机机翼,碑高19.37米,寓意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馆内,队员们认真观看了众多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及复原场景。在“驼峰航线”展区,一张泛黄航线图让队员李明驻足,讲解员介绍,该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是抗战时中国与外界的重要空中通道,超500名中美飞行员牺牲,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坠毁。烈士名录墙前,队员们长久驻足,墙上镌刻着4296名烈士的姓名、军衔及牺牲时间。实践队队长张华认真记录这些信息,感慨道:“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和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英雄足迹,追寻天空的守护者
在纪念馆的英烈墙前,实践队成员们驻足良久。墙上镌刻着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名字,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为了同一个目标——保卫和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队员们轻轻触摸着冰冷的石壁,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年轻生命跳动的脉搏。“这些烈士中,最小的只有19岁。”讲解员的声音低沉而庄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牺牲前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队员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这些英雄的名字,他们知道,这些名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重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烈士们的生平,实践队还特意采访了纪念馆的研究员李教授。“这些烈士中,有很多是名校毕业,本有着光明的前途,但他们选择了投身军旅,保家卫国。”李教授的话语中充满了敬意,“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图为星火燎原红色实践队在纪念馆内集合,准备开展调研活动。 苏冬 供图
口述历史,聆听风中的低语
在纪念馆的资料室内,实践队成员们有幸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访客——9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王爷爷。王爷爷曾是中国空军的一员,亲身经历了多次空战。得知实践队的来意后,他欣然同意分享自己的经历。“那时候,我们每次升空,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来。”王爷爷的眼神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但想到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力量。”他讲述了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故事,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实践队成员小张问道:“王爷爷,您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王爷爷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是信念,是对祖国的忠诚,是对和平的渴望。我们知道,只有打败侵略者,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
图为星火燎原红色实践队队长杜祥在教育中心开展演讲。苏冬 供图
青春传承,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调研的最后一天,实践队在纪念馆前举行了一场简短的仪式。队员们手持鲜花,向烈士们敬献花篮,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随后,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队员小李感慨地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队队长则表示:“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红色基因,让这种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继续发扬光大。未来,我们计划将这次调研的成果整理成报告,向更多人讲述这些英雄的故事,让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外生根发芽。”
图为星火燎原红色实践队在“正义之神”雕塑旁合影。 杜祥 供图
此次南京之行,对于安徽工业大学星火燎原红色实践队的成员们来说,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探寻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未来,他们将继续走在探索与传承的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的誓言,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唐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