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兰语通商先锋队”暑期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开展“电商直播卖蜜瓜”助农行动。此次实践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依托抖音直播平台,助力兰考特色蜜瓜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农产品电商化发展,同时在实践中融入推广普通话行动,架起城乡沟通的语言桥梁。
沿着兰考县裕禄大道向东行进,道路两侧的泡桐林枝叶繁茂,团队成员抵达实践首站杜寨村蜜瓜种植基地。金灿灿的蜜瓜在田垄间饱满诱人,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实践团队迅速投入工作,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携带设备全程记录,从蜜瓜采摘、分拣到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被镜头捕捉。“我们要让消费者看到蜜瓜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用真实赢得信任。”团队成员陈三洋调试着相机角度说。出发前,团队特意准备了“推广普通话助农手册”,在与农户沟通中主动使用标准普通话,还帮种植户纠正产品介绍中的方言表达。
上午10点,抖音直播间准时开播。赵一萌手持直播设备将镜头对准,“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兰考黄河沙土种出的‘金疙瘩’,甜度超过18度,咬一口全是汁水!”施凯闳用流利的普通话对着镜头介绍,身后的万晴切开一只蜜瓜,浅绿色的果肉瞬间渗出汁水,直播间弹幕立刻沸腾起来。直播中,团队特意设置“普通话讲蜜瓜故事”环节,邀请种植户王大叔用普通话分享种植经历。“一开始我怕说不好,大学生们教我慢慢说,现在能对着镜头介绍蜜瓜了!”王大叔笑着说。团队成员还将兰考方言里的蜜瓜俗称、种植术语翻译成规范普通话,标注在产品介绍卡上,方便全国网友理解。
面对粉丝“兰考蜜瓜为何这么甜”的提问,施凯闳指向远处的黄河故道解释:“兰考的沙土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加上绿色种植技术,不打农药不催熟,糖分积累特别充足。”直播中,成员们分工协作,有的用普通话讲解产品特点,有的解答物流疑问,有的处理订单信息。3小时直播里,“助农包邮”“爱心下单”的弹幕持续刷屏,订单量突破500单。不少网友留言:“听到老乡用普通话讲种植故事,感觉更亲切了,必须支持!”
在兰考县有关领导陪同下,团队随后前往兰考电商服务中心接受专业培训。培训中特别加入“普通话电商沟通技巧”内容,电商导师结合案例讲解:“直播卖货时,清晰的普通话能让全国消费者更好了解产品,比如‘面甜’要说‘口感绵密甘甜’,‘保准甜’要说‘甜度有保障’。”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并现场帮农户修改直播脚本里的方言表述,将“蜜瓜长得排场”优化为“蜜瓜品相好、品质佳”。
据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此前部分农户因方言较重,在直播中常出现沟通障碍,影响销售效果。“现在大学生不仅带来直播技术,还帮大家说好普通话,这为农产品打开全国市场扫清了语言障碍。”目前兰考已有200余户农户通过培训掌握直播技巧,其中80%能熟练使用普通话进行产品介绍,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超30%。
实践期间,团队还走访多个村庄,用普通话开展电商知识宣讲,发放“普通话助农用语手册”,涵盖产品介绍、售后沟通等常用表达。“以前跟外地客商打电话,对方总听不懂我的话,现在照着手册说,沟通顺畅多了。”种植户李大姐拿着手册开心地说。团队成员李元号在实践日志中写道:“说好普通话,不仅是语言交流的需要,更是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的‘通行证’,这也是我们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独特方式。”
此次河南工业大学“兰语通商先锋队”的兰考实践,不仅用直播拓宽了蜜瓜销路,更通过推广普通话打通了城乡沟通的语言壁垒。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所说:“一场直播卖出的不仅是蜜瓜,更是用科技和语言架起的城乡连心桥,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投稿人 陈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