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今生簪花,世世漂亮:探秘泉州蟳埔女簪花围文化

2025-08-24 16:28:10   来源:财讯网

头戴簪花围、身穿大裾衫、耳挂丁香坠——在泉州蟳埔村,古老的民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让这座千年渔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漫步在泉州蟳埔村的街巷中,随处可见头戴簪花围的游客和村民。她们头上色彩斑斓的花环与闽南特有的蚝壳厝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

这项被称为“簪花围”的传统习俗,源自蟳埔女的生活智慧,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体验。

01 海丝起点,千年传承

蟳埔村坐落于福建泉州湾晋江入海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已有千年历史。这里曾是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扼守泉州出海口的“海门”。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蟳埔成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地方。据考证,簪花围习俗很可能源自宋元时期阿拉伯商人带来的异域文化,与当地闽越文化融合后形成的独特风貌。

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获得了国家的认可与保护。

02 簪花围:头上的花园

蟳埔女簪花围由花围与发簪组成。骨制的发簪和用玉兰、山茶、菊花等鲜花制作的花围,随四季时令与个人喜好,成为蟳埔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完整的蟳埔女服饰习俗包含四部分:“头上簪花围、身披大裾衫、下着阔脚裤、耳戴丁香坠”。其中,簪花围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簪花围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盘发、梳髻、插簪、放花……每一步都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技艺。蟳埔女先将头发盘成同心圆发髻,然后用鱼骨簪固定,最后插上鲜花和绢花,形成“头上花园”。

03 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蟳埔簪花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复兴。2023年初,演员赵丽颖的簪花照片引爆网络,让这项非遗项目迅速走红。

“簪花围”的爆红或许有偶然因素,但蟳埔能接住这“泼天富贵”,靠的是文化积淀和无数人的呵护与推广。黄丽泳等蟳埔女文化推广者十多年前就开始致力于蟳埔女文化传播,鼓励村里的阿姨、奶奶们大胆面对镜头,拍摄推广视频。

为满足年轻客群需求,蟳埔女们主动学习、设计多巴胺色系、马卡龙色系等流行色系的“簪花围”,并为此搭配衣服,让传统与时尚实现融合。

04 一朵花的产业效应

簪花围的走红带动了蟳埔村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村已有近300家旅拍店铺,日均游客量达2万人次。

2024年,蟳埔村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18亿元。从2022年到2024年,当地居民收入增长超过2倍,累计拉动消费超50亿元。

为规范行业发展,当地出台了《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从元素要求、人员要求、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对体验服务进行规定,以诚信护航“簪花围”市场长红。

05 从渔村走向世界

蟳埔簪花围不仅在国内大放异彩,也正成为东方美学的载体走向世界。蟳埔簪花已亮相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巴黎奥运会、伦敦工艺周等40多场国内外重大活动,传播至英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

通过“簪花+”模式,当地将簪花之美融入各行各业:“簪花+文创”,联名签约20多家头部企业,研发摆件、冰箱贴等文创产品200多种;“簪花+美食”,推出泉州“簪花宴”;“簪花+科技”,上线AI簪花写真体验馆。

如今,蟳埔村推出簪花、旅拍、问海、巷遇、听音、看戏、品鲜、乐购等“八大体验”,通过多元业态让游客在“拍照打卡”外,更能深度体验蟳埔文化。

一朵花的非遗,正绽放出一个村庄的未来。

供稿人:陈柔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