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探究渡江战役胜利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价值,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星星点烁”社会实践团队赴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围绕“渡江战役胜利精神研究与传承”这一核心课题,开展了一场融合史料研析、情景体验与深度访谈的实证调研活动。随后,部分团队成员带着从渡江精神中汲取的力量与思考,延伸实践足迹至首都北京,探访国家象征之地——天安门广场,在时空的纵深中进一步感悟红色血脉的赓续与时代使命的召唤。
一、馆藏寻踪:渡江精神的核心破译
在纪念馆内,调研首先聚焦于实物史料分析。团队成员系统梳理了馆藏的大量珍贵照片、文献、地图及文物实物,特别关注反映战役决策过程、军民协同作战、后勤保障体系及指战员精神风貌的关键物证。
通过对这些一手史料的比对、解读与记录,团队初步提炼出“信念坚定、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依靠人民”等精神特质。
视听档案研究环节,团队重点观摩了战役关键节点的纪录片及“京电号”专题视频,着重分析战役中体现的战略智慧、战术创新以及普通军民在极端条件下的非凡勇气与牺牲精神。这为理解精神内涵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语境。
沉浸式战例推演是本次调研的特色环节。在动态还原的战役场景前,团队不仅观察了模拟江面作战的机械装置与士兵姿态模型,更尝试代入历史情境,分析战役部署的难点,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胜利背后所蕴含的严密组织、高效执行与无畏担当。
二、延伸足迹:天安门广场的感悟与升华
结束南京的深度调研后,“星星点烁”小分队成员薛者、姚站在共和国的心脏地带,回望渡江战役那气壮山河的篇章,成员们对革命精神的历史纵深与时代回响有了更为立体的感知。
参观感悟:
在南京,渡江战役中千帆竞发、百姓踊跃支前的场景让我深刻理解了“人民就是江山”。来到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巨幅标语,城楼前开阔的广场,无一不彰显着人民共和国的本质属性。这让我对“依靠人民”的渡江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它不仅是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法宝,更是新中国立国、兴国、强国的根本基石。无论是渡江战役的小木船,还是天安门广场上汇聚的人潮,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国家的力量源于人民,国家的未来系于人民。我们青年学子,无论在审计领域还是其他岗位,都必须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图:薛者同学在天安门前合照)(薛者)
天安门是国家的象征,是无数重大历史时刻的见证地。站在这里,回望渡江战役的烽火硝烟,眺望长安街的车水马龙与国家博物馆的厚重历史,一种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渡江精神中蕴含的“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正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内在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天安门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它时刻提醒我们,个人的奋斗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洪流,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我们将把渡江精神与在此感受到的国家情怀,转化为勤奋学习、锤炼本领、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图:姚凯文同学在天安门前合照)(姚凯文)
此次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的深度解码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精神洗礼,构成了“星星点烁”团队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寻红色精神谱系的完整实践链条。通过聚焦问题、沉浸实践、深度思考与行动规划,团队成员不仅深化了对渡江战役胜利精神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的认知,更在共和国象征之地升华了爱国情怀,明确了将其内化为个人成长动力、外化为服务社会行动的具体路径。红色基因的传承,在青年一代的主动求索、实践担当与对国家深沉的认同感中焕发新的生机。(文字:雷惠岚、薛者、姚凯文 图片:陈想、毛佳乐、李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