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青春赋能环保:化育直行团队在监测站读懂“绿水青山”的科技底色-三下乡青年网

2025-08-24 12:46:30   来源:财讯网

生态环境监测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深化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认知,本实践团于2025年8月18日星期一走进玉溪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了实践活动。

图1化育直行•寻访实践团全体成员以及玉溪市环境监测站优秀校友合影

实践目的

1.学习监测站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中的技术与方法。

2.结合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初遇监测站:揭开“环境监测”的神秘面纱

1.组织架构: 设有办公室、大气监测室、水质监测室、土壤监测室、应急监测室等部门,各部门职责明确,协同开展监测工作。

2.人员配置: 现有工作人员34名,其中包含玉溪师范学院校友3名,专业涵盖环境科学、化学、生物等领域,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图2普学伟老师讲解气相色谱仪原理

3.监测站的基本职能: 负责的监测范围(空气、水质、土壤,微生物等)。

图3生物监测员带领大家了解云南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4.深度体验: 监测站里的“科技与责任”

图片1.png

图4工作人员讲解监测设备(如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采样器等)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图5团队成员参与简单操作,分享亲身体会。

对话“守护者”:聆听环保一线的故事

团队与监测站工作人员的交流内容: 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坚持,传递“守护绿水青山”的信念。

团队感悟: 从实践中读懂“生态保护”

队员们的收获:

1.知识与技能提升: 成员们大致了解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全流程,从样本采集、实验室分析到数据整理、报告生成,对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有了深入掌握,弥补了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

2.三下乡·学长说: 在玉溪生态环境监测站,学长学姐分享实践感悟,他叮嘱学弟学妹:“夯实理论,多练操作,把课本知识扎根大地,才能读懂生态的密码。”短短几句,是经验的沉淀,更是对后浪的期许。

图6队长徐茹茹采访校友杨丽仙老师

图7队员向美琴采访校友老师

图8队员浦悦采访校友老师

3.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提升: 减少一次性用品、随手关灯关水、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行,将“低碳”融入日常。参与校园/社区环保行动:加入垃圾分类督导、校园植树、河道清理等志愿活动,用行动影响身边人。

总结

本次生态环境监测站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不仅深化了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理解,更增强了守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未来,实践团将把此次收获融入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播环保知识,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玉溪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指导老师|李松

编辑|申虹静 浦悦 杨治霞 向美琴

一审|徐茹茹

二审|李松

终审|溥存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