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今年暑期,陕西科技大学“有你‘救’好”社会实践团创新采用“地摊式”宣讲模式,深入西安市多个公共空间,将应急救护技能从校园带到社区街头,有效提升了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一)“校会”协同,筑牢急救专业根基
作为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陕西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急救人才培养。实践团行动前,全体成员赴陕西省红十字会生命安全教育基地接受了系统、专业的岗前强化培训。培训不仅涵盖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包扎等核心技能,还扩展至消防安全、地震避险等多场景应对能力。通过高风险模拟体验和深入的理论学习,队员们夯实了技能,深刻领悟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内涵,为深入社会开展高质量志愿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地摊”宣讲,创新普及模式惠民生
7月9日至17日,实践团奔赴西安市未央区、高陵区、灞桥区的城市运动公园、龙发广场、昭慧广场、灞河湿地公园等20余处人流密集场所,“摆摊”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现场,队员们通过知识展板讲解、发放应急读本、邀请市民动手实操等方式进行“手把手”教学。从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到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和海姆立克法的要点,志愿者们都逐一耐心指导并纠正。活动累计开展“地摊式”宣讲30余场,发放急救包100余个、宣传手册500余本,惠及市民2000余人。一位带孩子参与的母亲表示:“志愿者们教得仔细,这种形式轻松又能学到真本事!”许多市民从“不敢救、不会救”转变为“敢动手、会操作”,应急救护的“黄金四分钟”理念深入人心。
(三)“急救”返乡,凝聚星火辐射新篇章
集中活动虽告一段落,但急救普及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有你‘救’好”实践团的成员们将继续秉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信念,在暑期将急救知识和技能带回各自家乡,通过家庭宣讲、社区普及等形式,持续播撒急救的种子,努力实现从“一点”到“一城”、从“一城”到“一片”的辐射效果,将陕西科技大学的校园急救风尚传递至更广阔的天地,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
生命至上,青年有为。陕西科技大学“有你‘救’好”社会实践团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正努力缩小城乡急救知识差距,为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社会贡献着蓬勃的青春力量。
(供稿:王正宏、范景楠、 叶伟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