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7日,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红印漳州,青续薪火”实践队暑期在漳州开展实践活动,围绕红色精神学习、社会安全守护、民生服务落地等方向,用脚步丈量责任,在真实体验中收获成长与感悟。
从展馆到街头:读懂“守护”的重量
实践队首先走进“漳州110”事迹展览馆,37年的坚守故事通过展陈缓缓铺开。从日常纠纷调解到紧急警情处置的案例中,队员们看到“主动上前、服务为民”的责任底色。更让大家触动的是跟随民警巡逻的经历:街头快速响应居民求助、细致排查安全隐患的每一个瞬间,都让“快速反应、靠前服务”不再是抽象的准则。遇到参观的老人时,队员们用闽南语讲述展馆故事,让这份守护精神在乡音中更显真切。
图为实践队队员跟随民警参与夜间社区巡逻
从学习到行动:筑牢安全防护网
为做好安全宣传,实践队先从“充电”开始:内部召开反诈座谈会梳理防范要点,再走进漳州市反诈骗中心,详细了解高发诈骗类型和易受骗环节,为后续宣传积累“干货”。在禁毒实践中,队员们与漳州市禁毒大队结对,在芗城区腾飞驿站见到了“跳跳糖”“奶茶粉”等新型毒品的伪装形态,民警对青少年涉毒风险的剖析让大家深感责任重大,随后着手记录一线难点,尝试设计更贴近需求的禁毒宣传方案。
图为实践队员在反诈骗中心学习了解相关知识
从史料到现场:触摸红色的温度
在芝山红楼,文物史料与复原场景共同勾勒出当年的战斗图景。队员们驻足凝视旧物、聆听历史细节,革命先辈的热血担当在心中逐渐清晰。之后探访芝山公园、长江支队漳州纪念园,通过专题讲解和史料研读,深入了解长江支队告别故土、扎根漳州支援建设的历程。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行动,成为队员们心中鲜活的精神坐标。
从宣讲到调研:添彩社区治理实践
化身“分类宣导员”的队员们走进金品、西院等社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便民服务:宣讲时用PPT演示结合生活案例,把垃圾分类的“规则”拆解成易懂的“指南”;调研中通过问卷走访同步推进,耐心收集居民对分类设施、投放流程的困惑与建议。从“讲知识”到“听需求”,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为社区环境治理出谋划策,让青春力量融入基层服务的细节里。
图为实践队设计并投放宣传的海报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在红色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安全守护中践行责任担当,在民生服务中贴近社会需求。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注脚,而这份扎根实践的收获,也将成为他们未来服务社会的底气与动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