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强国平台曾专题报道丹东东港大鹿岛与甲午海战的深厚渊源,文中提及这座黄海小岛如何承载着民族的抗争记忆,如何让邓世昌等英雄的故事在海浪声中代代相传。这篇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广泛共鸣——它不仅让更多人重新聚焦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更让“铭记”与“传承”成为跨越时空的共识。正是被这份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感召所触动,沈阳师范大学“海魂”甲午探寻队及指导教师,循着报道中勾勒的历史脉络,踏上了大鹿岛的土地。
一、海岛寻踪:在历史现场触摸民族记忆
大鹿岛,这座黄海之上的小岛,因甲午海战的硝烟而被永远镌刻在民族记忆里。踏上岛屿的那一刻,海风似乎都带着历史的重量。
团队在大鹿岛桥门处的合影
岛上的邓世昌纪念碑,矗立在山岗之上,碑身镌刻的文字诉说着“致远舰”冲向敌舰的壮烈。队员们在这里驻足良久,向这位殉国的民族英雄深深鞠躬。
团队在邓世昌纪念碑前的合影
岛上的甲午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串联起甲午海战的关键历程,从战前风云到海战硝烟,再到英雄壮举,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团队成员驻足墙前,仔细辨认每一幅画作、每一段文字,仿佛沿着时光轨迹重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与民族抗争的不屈精神。
团队成员在甲午文化墙合影留念
为了更深入了解大鹿岛与甲午海战的渊源,团队走进村委会,与当地干部交流。村干部告诉他们,岛上许多老人的祖辈都曾亲历或见证过那场海战,英雄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
团队在村委会会议室开会
团队在村委会合影留念
在邓世昌墓前,团队献上精心准备的鲜花,墓碑上“邓世昌墓”几个字历经风雨却依旧清晰。那一刻,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呐喊,感受到先烈“誓与战舰共存亡”的决绝。
团队成员献花并默哀
团队在国防教育基地合影
最动人的莫过于与村民的交流。一位村民握着队员的手,缓缓讲述起祖辈流传的海战细节:“当年海面上全是火,将士们喊着冲啊……”那些带着乡音的叙述,让历史变得鲜活而沉重。
团队聆听村民讲述历史
傍晚时分,队员们来到岛上的听涛廊。海风穿过廊道,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在这里合影,他们仿佛与百年前的英雄们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团队在听涛廊下的合影
宣讲传承:让爱国精神在新时代扎根
离开大鹿岛后,“海魂”甲午探寻队带着满满的收获,走进东港市团市委的研学班,开展了一场以“铭记甲午海战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宣讲。队员们将在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东港市团市委研学班的小朋友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悲壮历史,分享邓世昌等英雄的爱国壮举,以及大鹿岛村民代代守护历史记忆的坚守。
团队成员宣讲照片
团队在东港市团市委合影留念
从历史现场到宣讲课堂,从实地探寻到公众号传播,“海魂”甲午探寻队始终以“让历史被看见、让精神被传承”为目标。他们深知,铭记甲午海战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青年心中扎根生长。这场三下乡实践,于队员们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让他们明白:传承爱国精神,是使命,更是责任。 (蒋丰翌 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