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坛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超深井钻探需求的持续增长,地应力预测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在2023年至2024年间,国内相继举办了《SEG地球物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研讨会》、《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研讨会》等专业会议,但专门聚焦于地应力预测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尚属空白。
2025年7月30日,由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北京珠玛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国内首届地应力预测高端论坛在腾讯会议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支撑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服务超深优快钻井”为宗旨,汇聚了来自国内主要油气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围绕地应力预测技术现状与进展、预测方法、实测数据收集、非碎屑岩储层预测模型、基于破裂准则的坍塌压力计算及研究误区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
2、国内主要油气田地应力预测研究现状
在此次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介绍了各自单位在地应力预测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成果。
目前国内各大油气田已普遍认识到地应力预测对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意义,并在研究深度和技术能力上不断提升。
塔里木油田张辉团队的徐珂博士介绍了团队在勘探、开发及测试评价三方面的研究布局,重点阐述了三维地质力学建模与压裂改造的进展,并指出勘探阶段主要依托地震反演开展预测工作。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张宇生副处长介绍了四川盆地的地应力预测技术,涵盖基于叠前反演和有限元模拟两种方法的应用。
大庆油田赵海波团队的秦昊专家分享了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在地应力预测中的应用经验,以及压实趋势线拟合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实践。
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副院长刘浩杰强调了预测技术在页岩油开发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基于弹性反演成果的技术路线。
西南石油大学黄旭日学术院长从地质与地球物理两个角度,分享了叠前反演与应力场模拟结合的预测方法。
珠玛阳光公司常新伟副总经理介绍了基于高精度叠前反演成果的三维地应力预测软件,以及地应力模型构建与结果验证的技术进展。
长江大学桂志先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任启强教授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3、国内地应力预测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与会专家在技术路线方面达成重要共识——以基于叠前弹性反演的三维地应力预测方法为主,有限元模拟方法为辅,形成较为统一的技术体系。
大庆油田秦昊、西南油气田张宇生、胜利油田刘浩杰、西北油田黄超、塔里木油田徐珂以及珠玛阳光常新伟等专家均指出,叠前弹性反演成果是构建高精度地应力预测模型的核心基础。徐珂博士同时指出,传统有限元模拟方法存在局限性,更应依托叠前弹性反演建立预测模型。
4、地应力预测研究难点与问题
在提高地应力预测精度方面,专家一致认为必须同步提升地应力模型精度与叠前反演精度。
当前的主要难点包括:
实测数据不足:实测地应力数据少,缺乏横波数据,这些都制约了地应力包括水平主应力预测精度。
储层非均质性强:如顺北超深层异常高压预测不准,同一断控体可能存在多个压力系统,缺少实测压力点导致预测难度加大。
工程条件复杂:斜井和水平井破裂压力、坍塌压力计算需同时考虑井斜角及破裂准则,计算难度高。
亟待提高叠前弹性反演精度:地应力预测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是叠前弹性反演成果,但叠前偏移道集优化处理和高精度叠前弹性反演方法还没有普及。
为解决这些问题,专家提出了多种建议:利用闭合压力数据建立水平主应力模型、构建综合地质力学模型、优化井眼轨迹与钻井液密度设计,以及通过高精度道集优化处理提高叠前反演精度等。
5、未来发展方向
将来地应力预测研究需进一步增加实测数据积累、加强与工程实践结合,并加快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地应力预测软件的研发。
西南油气田张宇生指出,预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工程。
大庆油田秦昊强调,预测结果必须契合生产需求,直接指导作业。
成都理工大学任启强呼吁加快国产预测软件研发。
塔里木油田徐珂强调需要一个系统功能全面的软件平台,同时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
珠玛阳光公司常新伟提出,应针对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确保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国内地应力预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为行业建立了共享经验、凝聚共识的高端学术平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