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加深的社会老龄化趋势,南京师范大学"灿烂余晖"实践团深入江宁区雨花敬老家园,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科学调研为基石,聚焦"幸福保障"与"自我价值提升"两大核心,创新构建"三维六翼"实践模型,为破解老年群体医疗、膳食、精神文化等维度的现实困境贡献青年智慧。
需求洞察:从问卷到心声的真实回响
项目启动之初,团队在敬老院展开深度调研。通过严谨的问卷、30余份深度访谈及焦点小组座谈,三大核心痛点浮出水面:
医疗保障困境68%老人遭遇医保报销流程复杂问题,79岁的张奶奶紧握问卷倾诉:"降压药报销要填五六张表,老花眼看不清表格,每次都要等孩子周末来帮忙。"
膳食健康焦虑慢性病患者普遍缺乏营养知识,糖尿病患者陈阿姨坦言:"医生只说少吃糖,可豆腐青菜怎么搭配才控血糖,从来没人细说。"
精神价值孤岛72岁的退休教师王伯伯感慨:"每天除了打牌就是看电视,满肚子故事没人听,感觉自己是台报废的旧机器。"
这些真实心声成为"三维六翼"模型的根基。团队负责人强调:"我们聚焦的是切实影响老人安全感与满足感的关键因素。"
三维六翼: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转化
生存保障层:打通医保"最后一公里"
针对医保报销难题,团队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医保导航站":
编制大字版《医保操作指南》,用药品实物照片替代专业术语,报销流程压缩至三步;开设"银龄课堂"录制方言视频,手把手教电子医保卡开通;整理《特需药品清单》,促成3种慢性病药纳入医保谈判目录。
李爷爷在队员指导下完成首单电子报销后激动不已:"手机点几下就办好,再不用让孩子请假陪我去医保局!"
生活品质层:膳食革命的温情实践
在飘着食物香气的健康工坊,营养专家带领老人开启膳食革命:用香菇粉替代食盐,魔芋米替换精米饭,研发12道低糖高钙菜品,设计"膳食管理扑克牌"——红桃A印高血压食谱,梅花Q标注钙质食材
价值重塑:银龄智库的破茧成蝶
团队启动"银龄智库"计划,系统激活老年群体智慧价值:
开设非遗剪纸、家庭园艺等8类"长者微课堂",剪纸艺人张阿姨获颁"社区非遗传承导师"证书,建立"时间银行"体系,教学2小时可兑换1次理疗服务。编篡《社区发展史》系统发掘并记录老人在传统技艺、地方文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专长。通过协助开设“长者微课堂”,助其发挥社会价值。
青春答卷:从实践到制度的深远回响
实践末期,团队完成三重成果转化:
写下 《老年多维幸福保障现状与提升路径》报告,提出"建立社区健康营养支持中心"等12项建议;医保简化流程等3项建议被纳入《江宁区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方案》;编制《"三维六翼"实践手册》。
"最珍贵的收获是触摸到老龄化社会的真实脉动。"队员徐凯晟分享:"当看到陈阿姨按食谱控制住血糖,王伯伯的口述史被孩子们传阅,我们理解了尊严养老的真谛——不是被动接受照顾,而是持续创造价值。"
余晖长明:青春与银发的双向奔赴
为打破精神孤岛,团队精心策划“老友记”社交支持计划。依托社区活动中心,组织定期主题茶话会、怀旧影音欣赏、兴趣小组(书法、园艺、智能手机应用等),搭建常态化社交平台。特别策划的“代际对话”活动,邀请社区青少年与老人共绘“时光故事册”,两代人在交流中增进理解,老人得以分享宝贵人生经验,重获价值认同。“和年轻人聊聊天,感觉自己也没被时代落下,心里敞亮!”退休教师李伯伯在活动中焕发神采。
当日,朱城志同学发出感叹:“这项实践最宝贵的收获,是让我们跳出了书本,触摸到老龄化社会的真实脉动。”"灿烂余晖"团队已与敬老院建立月度回访机制,其创新的代际融合模式正在3个社区复制推广。
随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合唱响起,实践团在纪念册写下誓言:"青春伴银龄,余晖永灿烂。"“灿烂余晖”之光,是南师大学子用脚步丈量需求、用智慧破解难题、用真情温暖桑榆的生动写照。他们以青年之肩,主动扛起服务社会、关怀老龄的时代责任这场关于尊严养老的青春实践,正为应对银发浪潮点亮温暖的星火。(丁若晗 洪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