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由学部党建社团思源社和团青品牌课堂共同参与组建的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品牌学部“理论背包客”实践队,深入宁波城乡,将“AI+产业”的宏大命题拆解为五个领域、七个地点的AI创新应用的现实场景。为让AI赋能和中国智慧走进民众心中,实践队参与到宁波市北仑区“树德”青年宣讲学院第一期培训中,在火热的社会大课堂中,学习理论宣讲赋能中心工作的新路径,
(实践队在宁波各地探索AI赋能产业情况)
“背包”里装什么?深度调研解锁“AI+宁波”密码
理论宣讲不能“空中楼阁”,实践队深知“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他们兵分五路,深入农业、养老产业、制造业、旅游业、政府治理等五大领域,来到海曙未来智慧农场、泰康之家·甬园、宁波气象局、鄞州融媒体中心、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多地,挖掘AI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通过青年视角记录AI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宁波创新实践。
(实践队员赴气象局和泰康之家·甬园调研AI赋能现状)
截止目前,实践队已收到来自宁波博洋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的两封感谢信。
(两份感谢信)
调研之后,实践队将调研地点绘制成手绘地标,将调研的所见所闻制作成小视频,运用AR技术嵌入到每一份调研报告末尾,扫描对应二维码后,即可在手机的摄像头识别图区域观看视频,随镜头移动自然同步,虚实无缝交融!
(调研地点手绘图与对应AR看视频二维码)
理论宣讲扎根烟火人
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品牌学部作为北仑区“树德”青年理论宣讲学院建设的合作单位,学部党总支副书记黄河清老师和学部学工办主任李丹维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出席了在7月14日大碶街道富春社创进行的开班仪式。“树德”青年理论宣讲学院是北仑区在理论宣讲人才培塑、宣讲优质作品创作方面的又一次全新尝试,采用“理论学习+蹲点调研+作品打磨+实战演练”的模式,旨在通过系统性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一支政治过硬、理论扎实、宣讲生动的青年宣讲队伍。
(中德品牌学部领导出席“树德”青年理论宣讲学院第一期开班仪式)
“理论背包客”队员们积极参与到此次培训的各项活动中,深度融入六大主题调研——探讨坝头社区夏日安全巡逻计划中的“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的乡土情怀,探索大碶街道的模具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研究以富春社创为代表的社区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来激发活力。
(队员在北仑区不同主题调研)
(队员在北仑区不同主题调研)
实践队员们跟随经验丰富的宣讲员们,学习作为青年宣讲员的基本专业素养,切实感悟“身边的理论”、提升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在这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协助拍摄宣讲员Vlog,更用宣讲员手记记录调研点滴与思考火花。
(队员撰写的部分宣讲员手记在“仑传”媒体的发布)
(实践队成员跟随调研的vlog截图)
这段充实的旅程,让“理论背包客”们深刻体会到:理论宣讲的生命力,源于扎实的调研、鲜活的实践和务实的转化。它绝不仅仅是“写”和“讲”,更是用青年的视角发现问题,用专业的知识思考问题,用创新的表达传播方案,最终赋能地方发展。今后,“理论背包客”实践队将继续与“树德”宣讲学院合作,将“AI+产业”的调研报告打磨成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宣讲稿,到当地热闹的市井开展“快闪”宣讲活动,让民众更多的了解宁波智慧、中国智慧。
(“理论背包客”的实践总结)
文字|张洁
摄影|“理论背包客”各实践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