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卫”爱护航,童心共育: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为社区儿童普及个人卫生知识

2025-08-20 09:03:27   来源:中华网

8月12日,为了帮助社区儿童树立正确的个人卫生观念,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西湖路文化综合站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个人卫生科普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普环节。活动伊始,团队成员生工2303马兴烁借助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历史故事,向孩子们讲解了为什么要洗手、如何正确刷牙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卫生小知识。马兴烁同学用“细菌大作战”的故事,将看不见的微生物变成了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敌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理论讲解过后,互动实践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团队成员马兴烁的带领下,孩子们在座位上跟着“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示范,认真地学习每一个步骤——“掌心对掌心”、“手心搓手背”、“指缝相互搓”…… 同时志愿者也使用视频来为大家展示,深刻理解了勤洗手的重要性。此外,现场还进行了口腔清洁注意事项的科普,孩子们手拿牙刷,兴致勃勃地学习着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

一位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兴奋地说:“我今天学会了怎么把手上的‘小细菌’全都洗掉!以后我一定每天都好好刷牙,不让‘蛀牙虫’在我的嘴巴里安家!”

社区内工作人员也表示:“个人卫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线。志愿者们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开展这次科普活动,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对于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非常有意义。”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负责人生工2304吴姝含总结道,团队成员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将专业的健康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接受和实践的行动指南。看到孩子们认真学习、积极互动的模样,让每一位成员都深感欣慰。他表示,团队未来将继续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开展更多有益的科普实践,用青春力量守护童心,服务社会。

此次科普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琅琅上口的“洗手歌”中圆满结束,不仅有效地传递了健康卫生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珍爱健康、讲究卫生的种子。

8月13日清晨,西湖路文化站的活动场地被清新草木香萦绕,一场专为社区假期儿童策划的植物科普实践活动,正悄然拉开帷幕。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践团大学生志愿者们,早早抵达现场筹备,将水彩笔、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整齐码放,为孩子们的自然探索之旅,搭建起创意与知识的 “小天地” 。

活动开场,不同于传统海报展示,实践团成员生科2303 聂丛佳通过播放植物科普视频,开启趣味知识之旅。当屏幕中,会 “行走” 的卷柏缓缓移动、能捕食昆虫的猪笼草悄然 “吞” 下猎物、黑夜中荧光蘑菇闪烁神秘光芒时,孩子们瞬间被吸引,眼睛瞪得溜圆,小脑袋凑向屏幕,眼中满是好奇与惊叹。视频里,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的动态画面、多肉植物叶片储存水分的微观展示,配合志愿者通俗易懂的讲解, “向日葵为啥追着太阳跑?多肉叶片咋这么饱满?” 这类问题,在光影与解说交织中,逐渐解开谜底。从植物靠阳光合成养分的光合秘密,到叶片储存能量渡旱的生存智慧,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不时发出 “哇”“原来如此” 的感慨 。

创作环节,活动室彻底化身 “植物工坊”。聂丛佳同学走在孩子中间,既是 “创意顾问”,也是 “安全卫士”,随时为孩子们提供灵感启发与工具协助。孩子们化身 “自然小画家”,有的对照视频里樱花花瓣的形态,细细临摹;有的跟着志愿者演示,制作立体玫瑰书签,胶水涂抹、花瓣粘贴,动作虽显稚嫩,却满是认真;还有孩子突发奇想,把视频里见过的枫叶脉络,和银杏叶扇形轮廓融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植物拼贴画。阳光透过窗户,轻柔洒在孩子们的作品与笑脸上,叶片、花瓣的图案,似被赋予生命,在卡纸上 “鲜活” 起来 。

活动接近尾声,实践团成员围坐复盘。看着满桌形态各异的植物书签、绘画作品,实践团体负责人生工2304吴姝含感慨万千。这场活动,以科普视频为窗、手工创作为桥,让孩子们跳出书本,真切触摸自然奥秘。没有传统海报的静态展示,却因动态视频,让植物知识更生动;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活力与耐心引导,让科普不再枯燥。孩子们在探索中亲近植物、爱上自然,为童年添了一抹清新绿意,也让志愿者们,在传递知识的过程里,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感动,真正实现 “双向奔赴” 的科普温度 。(华中农业大学赴贵州铜仁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