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岛的广袤田野间,上海申烨奶牛专业合作社犹如一颗镶嵌在绿色画卷中的明珠,承载着本土特色乳业的发展使命。作为崇明 “一头牛” 产业体系的核心载体,该合作社以 “生态优先、科技赋能” 为发展理念,构建起从牧草种植到乳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
实践团深入合作社的奶源基地,只见现代化牛舍整齐排列,智能化饲喂系统精准调配饲料,恒温挤奶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其养殖规模达千头以上,依托崇明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采用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奶牛粪便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反哺农田,实现了 “养殖 — 种植 — 再养殖” 的生态闭环。这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不仅保障了奶源的高品质,更推动了本土乳业的品牌化发展,为崇明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除了在养殖环节展现出卓越的生态与科技融合能力,上海申烨奶牛专业合作社在乳制品加工方面同样毫不逊色。走进合作社的乳制品加工车间,先进的生产设备一应俱全,从牛奶的收集、杀菌、均质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着高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专业的品控人员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细致的检测,确保每一瓶乳制品都符合安全、营养、美味的要求。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合作社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乳制品。在未来,合作社将继续秉持其独特卓越的发展理念,不断拓展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崇明岛的乡村振兴和本土乳业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走进崇明糕圆源非遗传承店,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旧时的崇明乡间,那种熟悉而亲切的味道让人不禁回想起儿时的记忆。这里不仅仅是崇明糕点制作技艺的传承阵地,更是展现崇明饮食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窗口,承载着无数人对家乡味道的怀念与向往。
实践团成员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责任感,全程细致地记录了崇明糕点的制作流程:首先是从优质糯米的筛选开始,每一粒米都经过精挑细选,确保品质上乘;接着是糯米的浸泡和研磨,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以保证米粉的细腻程度。随后,米粉与各种馅料的配比调和,每一种馅料的选择和搭配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口感和营养的完美结合。最为关键的是老师傅们运用祖传手法进行揉、捏、蒸、烤,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代代相传的匠心与智慧,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而富有节奏感。
传承人唐慧满怀深情地介绍道,崇明糕点的种类繁多,有崇明糕、印糕、方糕等多种形式,每一种糕点不仅口感独特,软糯香甜,更蕴含着深厚的祈福、节庆等民俗文化内涵,是崇明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团成员们拍摄收集的百余张照片,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这门非遗手艺在当代的活态传承,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匠人们的辛勤付出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这些照片不仅是对技艺的记录,更是对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糕一粿皆文化”的深刻内涵,感受到崇明糕点背后所承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出品:“崇明记忆・非遗焕新” 团队;编辑:傅媛、邱家蓉、王佳奕;指导老师:立达传媒学院 谢倩倩副教授、立达传媒学院 罗颖助教;团队成员:傅媛、邱家蓉、王佳奕、曾子怡、罗伊廷、周子傲、林宸逸、唐子家、密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