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从设计到战略:王露萍如何构建品牌的身份与增长系统

2025-08-19 10:11:52   来源:今报在线

【纽约,2025年6月5日】

“消费者不会爱上算法,他们真正爱上的是那些理解他们的品牌。”

这是国际获奖设计师兼品牌策略顾问王露萍(Luping Wang)在 2025 年纽约科技周(NY Tech Week)期间,于由 a16z 与设计咨询公司 Invention Square 联合主办的闭门论坛上提出的开场语,也成为当日最具思辨性的核心观点。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搜索引擎机制演化以及数字品牌战略创新,现场汇聚来自金融、科技、消费品与投资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包括硅谷银行(SVB)副总裁 Jake Cully 与董事总经理 Matt Garrity、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电商高级产品经理 Andrew Orner、瑞士联合银行(UBS)直投部董事 Russell Ude、Assembly Ventures 硅谷负责人 Sujoy Sarkar 等。

作为全球 DTC 品牌策略与表达系统的领军人物,王露萍以其对设计结构、用户认知与品牌情绪表达的整合力,重塑了当代品牌冷启动与长期增长的方法论。她以设计师视角切入,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从定位三角到品牌屋:电商品牌的冷启动路径》,首次系统提出了包括“品牌三角模型”(Audience × Value × Differentiation)与“品牌屋结构”的战略工具集,为品牌构建提供了视觉表达 + 身份系统双轨驱动的结构基础。

在数字营销以算法、流量与投放效率为主导的当下,王露萍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洞见:品牌的增长逻辑,正在从“流量运营”转向“认知工程”。

“在信息冗余的时代,‘被记住’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她指出,增长的本质,是在用户心智中建立起可识别、可记忆、可共鸣的认知锚点。

为后算法时代打造的增长结构

不同于传统商业顾问仅停留在口号或推广层面,王露萍的工作横跨视觉设计、内容系统与品牌结构建,从而构建出可复制的品牌“表达基础设施”。她将品牌定义为「认知结构的设计对象」,强调其不是营销语言,而是视觉认知、身份语法与情绪价值的统一系统。她所提出的“品牌三角模型”与“品牌屋结构”已被全球众多新兴消费品牌创始人与增长操盘手所采用,成为当前品牌战略与认知建构的关键框架。

她将品牌建设定义为“认知架构”而非“营销语言”,强调品牌的核心不是情绪化讲述,而是结构化表达、可复制构建以及身份系统的长期维护。在她看来,品牌不仅要“被看见”,更要“被识别”;不仅要具备流量捕捉能力,更要具备长期的情感承载力与文化触达力。

她进一步解析了 GoPro、Glossier、DJI 等代表性品牌如何摆脱产品思维,转向构建身份表达型品牌。在她看来,GoPro 销售的从来不只是相机,而是一种主角感的投射;Glossier 代表的并非传统护肤逻辑,而是不完美的自由;而 DJI 真正打动用户的,并不仅是科技本身,而是技术介入美学表达的可能性。她直言:“你真正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别的品牌,而是用户的漠视。”

据Invention Square发布的数据,在应用王露萍策略模型的品牌中,内容冷启动周期平均缩短了 34%,品牌用户留存率提升了 23%,而品牌搜索量在六个月内实现平均翻倍。这些成果大多建立在没有广告投放预算的前提下,仅通过社群运营、身份叙事与结构化内容系统,便形成了“内容即渠道”的早期爆发力。

这一成果不仅体现出她模型的实效性,也展现了她对“内容即结构、表达即增长”的深层次认知。

AI洪流中划出人类情感的边界

虽然论坛重点聚焦AI对内容产业的重构,但王露萍从未将AI神化。她的观点直接而清醒:“AI可以让你更响亮,但不会让你更清晰。”

她认为AI可以提升文案生成、结构调整与趋势预测的效率,但品牌真正打动人心的能力—清晰度、身份投射与文化共鸣—仍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技术。真正的品牌清晰度,不是由算力生成,而是由文化感知与语境理解所构建。

在算法、模板和工具泛滥的当下,她是少数能同时掌握AI技术与社会文化脉络的品牌战略家。

设计不是灵感,是结构

王露萍强调,未来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功能差异化,而是身份表达与长期结构的可复用性。她指出:“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别的品牌,而是用户的漠视。”

品牌最终承载的不是产品销售,而是心理认同、身份表达与社会情绪。她所提出的模型、框架与视觉语言,不只是“被看见”的手段,更是“被识别”的结构。这种结构化设计方式,正是她作为设计师的核心能力,也是其在品牌战略领域持续产生影响力的根基。

她不是趋势的追随者,而是趋势基础设施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