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 > 资讯

碳汇赋能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碳索智汇实践团深入惠州罗浮山探索碳汇价值发展新路径

2025-08-18 15:38:14   来源:太阳信息网

为响应《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与《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的政策要求,广东财经大学“碳索智汇”实践团于2025年7月6日至7月9日深入惠州市罗浮山,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多学科优势融合,为罗浮山地区林业经济的振兴发展注入蓬勃活力,书写新时代“访政委,习民情,谋发展”的青年华章。

访谈不是挑刺,而是共谋发展

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数字经济学院指导老师李恩华和罗浮山党委委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博罗县林业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政府单位,感受政委视角下的罗浮现状,共同探讨罗浮山森林碳汇资源的创新发展之路。

解码生态“含金量”,共绘发展新图景

罗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自然资源禀赋卓越。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覆盖面积达9809公顷,维管植物种类共计1539种,森林植被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9.9%的高位水平,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南岭生态明珠"的自然资源富集优势与生态价值。

7月7日,实践团前往博罗县林业局和生态环境局,与林业局和生态环境局的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座谈会上,林业局罗慧军处长坦言:"罗浮山保护区碳汇资源禀赋突出,但目前碳储量测算相关工作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谈及数据支持,对方表示将全力配合,提供区域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支持。对此,实践团数管专业等成员表示将发挥专业所长,以数据采集为根基、以数学建模为核心、以测算报告为载体,把罗浮山森林资源的碳汇经济价值‘翻译’成看得懂、信得过的成果,让更多人关注到这片绿林的‘含金量’,助力老乡们的林业腰包更鼓一些。"这番带着青春之气的承诺,让双方都有了共绘绿色经济发展新图景的信心。

产权明晰界限清,价值转换日臻晰

7月8日,在博罗县自然资源局,实践团与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了解了罗浮山碳汇项目开展所遇到的挑战。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提到当地部分林地权属不清晰,导致碳汇核算和碳汇收益分配工作开展困难,强调了“权属清晰”是实现碳汇资产化、价值化的关键基础。这些分享为实践团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助于实践团更深入地理解罗浮山碳汇由资源向资产转变的机制。

稳健扎根,走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当天下午,实践团在罗浮山管理委员会李文波主任等领导的带领下,实地了解了自然保护区的监测范围、保护管理现状及各项生态数据采集情况。并围绕森林碳汇测算、价值化机制建设等问题,实践团与管委会领导们深入探讨了如何推动森林资源向森林碳汇资产以及资本的转化,让队员们受益匪浅。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对罗浮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现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碳汇测算与补偿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青年脚步量社区,于细微处听民声

“碳汇价值是什么呀,我们民众可以从中受益吗”,一名女士做问卷时不禁发问。对此,团队成员介绍了碳汇价值测算项目的概念和意义,解答疑惑。

走进罗浮山景区,实践团队员们与多名游客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和采访互动。实践团大数据专业的成员表示,在倾听了真实的民声后,对碳普惠的工作有了更实际的认知。同时,此番互动过程中也增进了游客对森林碳汇价值的认识,提高了项目未来落地实施的可行性。

碳索智汇实践行:以青春之力激活生态资本

广东财经大学“碳索智汇”实践团以“访政委、习民情、谋发展”三维调研为钥,解码政委政策与实地民生发展中的生态智慧,为碳汇价值测算、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与文化赋能注入创新引擎。未来,团队将立足调研成果,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深挖碳汇测算、生态产品开发与民情融合的转化密钥,推动"资源-资产-资本"价值变现落地罗浮山。通过探索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并行之路,用青春智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碳"索动能。